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
2022年11月24日 08: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1月24日第2537期 作者:高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判断。在以往的流行观念中,现代化只有唯一一种模式,只有唯一一条道路,那就是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以西方国家为典范,必须走西方国家的道路,甚至必须听西方国家的指挥。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重大论断指示我们,现代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什么是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什么是基于自己国情的本国特色?共性与特色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现代化之所以是现代化,根本在于生产力水平的现代化。16、17世纪科学革命和18、19世纪工业革命彻底变革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式,使人类文明进入现代。使用何种机器、利用何种能源去生产,这对于一切文明国家来说都是一样的。而且每一个民族、国家都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了或多或少的贡献,古代中国的巨大贡献更是不容忽视的。但必须承认,现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是率先发生在西方世界的。

  与生产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是生产关系的现代化,以及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全部社会关系的现代化。这个意义上的现代化也是率先发生于西方世界的。西方国家以此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树立了现代化的典范。然而,马克思也说过:“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世界上只存在一种发展形式,只有一条通向现代化的道路”呢?答案是否定的。

  恩格斯说:“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恩格斯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为我们探索不同于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新模式,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和斗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探索和斗争,在实践上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文明现代化进程的辩证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生产力的现代化是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也是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的,比如两极分化的问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协调的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国家间矛盾冲突的问题。这是任何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将要经历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这些都从不同层面显现了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但是,面对这些共同问题,中国采取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解决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方军研究员在文章中也提出,中国的现代化不是以侵略、扩张、转嫁危机与矛盾于他国、牺牲他国利益为前提的,也不是以牺牲多数人为代价的。这些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都有着本质区别。

  哲学不仅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还要以理论的方式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自觉承担起“用理论照亮现实”的历史使命。方军研究员具体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应重点关注的两个问题,其一是社会主义首先在资本主义欠发达或不发达国家建立起来的问题,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中建立起来以后没有能够长期巩固的问题。只有深入研究并正确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在理论上弄清楚,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为什么在中国能够建设好社会主义,为什么目前只有中国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回答了这些问题,就能够让世界看到,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仅仅适用于中国的现代化,而是在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遇到困难却无力解决的历史转折点上,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走出的新的现代化道路。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