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应急信息科技风险
2020年09月01日 09: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1日第2001期 作者:钱洪伟 庄威敬

  基于人工智能、5G等发展的应急信息科技建设,能够整合各地应急信息科技平台,建立一套统一的应急信息科技系统,以便出现突发事件后可以有一个统一的执行标准,进而有效支撑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协调工作更加快捷、高效。

  应急信息科技是信息科技与应急管理工作二者相结合的产物,在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应急信息科技涉及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是这些科技的有机结合,能够发挥出“1+1>2”的效果。随着人工智能、5G等科技的发展,应急信息科技有了更高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但伴随应急信息科技应用过程中产生的突出、潜在风险,在应急管理业务工作中很难回避。如何防范与应对这些潜在的风险及其影响,成为目前应急信息科技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应急信息科技发展现状

  在一般意义上,应急科学和应急技术被统称为应急科技。按照这种逻辑,应急科技与信息化交叉应用,产生了应急信息科技类型。现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应急信息科技发展。同时,应急信息科技也是推动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现代信息科技,包括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无人机技术、区块链技术及5G技术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洪灾、地震、消防救援、公安、市政、海上救援、森林火灾救援、矿山和危化等各个领域,都建立了相关的应急信息科技系统,并且在这些领域的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比如,依靠应急信息科技支撑,各类应急指挥信息平台、预警平台等陆续搭建,发挥了积极的监控预警、指挥决策功能等。

  经过多年努力,现代信息科技在灾害风险研判预警、监测定位、体验仿真模拟、灾后救援行动等应急管理业务中,愈发扮演重要角色。但是,从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特大事故中仍可发现,在应急信息科技工作中,我们仍面临一些现实难题。比如,部分地区之间的应急信息科技系统存在建设不统一、信息交流不畅通等问题;有些应急信息科技系统对各类应急信息科技未能有效、合理应用,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较弱,系统处理能力不强,从而导致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法及时、有效地作出应对措施;此外,还有些系统存在信息安全性不高等问题。

  应急信息科技风险类型分析

  应急信息科技风险,是指在突发事件应对时,在运用信息科技的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等所产生的风险。应急信息科技风险具有常规信息科技风险的普遍性特点,也具有应急信息科技自身风险特殊特点。一些应急工作者对于应急信息科技风险,也存在一定的不了解、不重视等问题。

  1.信息失真可能造成数据流失。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应急信息的储备与筛选变得更为简单、便捷。但是,一方面,由于存在不同地区的某些政策差异、部分管理部门制度不严密、部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不强等问题,信息在收集过程中可能出现失真,可能导致事件分析出现偏差,以至于管理人员作出错误决定。另一方面,由于某些网络稳定性等问题,信息储备传输过程中也会产生信息失真。应急信息一旦失真,可能会对应急工作的开展造成较大阻碍,使应急救援工作无法迅速、有效开展,甚至可能会导致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网络延迟可能造成信息拥堵。目前,仍存在一些网络建设等信息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可能成为科技弱势地区,居住人员则有可能成为科技弱势群体,此外,科技弱势群体还包括不会应用现代科技成果的人。比如,在当今智能手机普及的时代,有一些不会操作使用这类“机器”或是仅用其接打电话的人群,也可被称为科技弱势群体。在科技弱势地区,应急信息科技可能由于网络延迟等,虽然可以识别突发事件,但是存在无法及时接受上级决策指挥应对突发事件的可能。这种情况下,应急信息科技建设的目的会大打折扣,还会使应急工作出现“有劲没处使”的尴尬境遇。此外,如果在网络拥挤阶段发生突发事件,系统可能无法对事件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处理,受灾地区可能无法进行正常通信,诸如此类情况会导致应急管理工作面临复杂性增高、救援难度增大等困境。

  3.应急信息平台安全性不高可能导致平台受损。在应急信息科技支撑的平台建设中,如果平台被人为攻击,可能会导致系统瘫痪,而且应急信息平台中的相关人员信息、救援设备信息也有可能被窃取,甚至可能无法处理异常突发事件,其后果可想而知。此外,应急信息平台建设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如果存在不足,也会使信息平台的建设容易出现漏洞。应急信息平台运营的业务连续性保障,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应急信息科技有机匹配存在风险。应急信息科技是对各类科技的有机组合使用,从而产生协同效应。比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可以采用遥感技术对突发事件地区进行信息采集,通过信息平台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通过计算机技术对这些信息整合,通过智能技术通知灾害发生区域附近人员,对救援人员进行指挥调度,实现高效救援。但是,目前有些科技部门尚无法做到相互之间有效的无缝衔接,存在一定的单一作战、互相之间不协调的问题,这样可能导致应急信息科技难以达到理想目标。

  应急信息科技风险应对方法

  1.完善应急信息科技支撑体系架构。信息化的发展使我们可以更加高效、便捷地生活,而应急信息科技的发展则是对这一生活方式的保障之一。基于人工智能、5G等发展的应急信息科技建设,能够整合各地应急信息科技平台,建立一套统一的应急信息科技系统,以便出现突发事件后可以有一个统一的执行标准,进而有效支撑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协调工作更加快捷、高效。平时,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对各地灾害风险、突发事件进行动态监测预警与及时响应。在平台管理过程中,要做好信息沟通服务工作,同时对信息舆论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此外,要加快培育应急信息科技人才,获取源源不断的新生动力。

  2.基于应急信息科技支持的虚拟仿真训练平台设计。应急信息科技不仅可以为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及响应提供支撑,也可以为应急人员专业性训练提供虚拟仿真平台支持。虚拟仿真可以模拟现实中复杂多变的应急情景,通过这种模拟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因突发事件复杂性导致的难以研判而采取的不科学决策指挥。在虚拟仿真系统中,通过全浸式的训练环境,可以辅助应急救援人员训练灾害环境态势感知能力与决策指挥能力。但救援训练仅依靠模拟仿真系统同样是不可取的,仿真系统对人员的训练多是对决策上的增强和救援技巧上的熟练,对体力的训练还需依靠现场实战的实训方式。综合考虑模拟仿真与体能训练相互结合,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救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宣教工作,从而促进公众了解应急知识、增强应急技能、提高应急能力。

  3.对应急信息科技的弱势区域、弱势群体进行帮助。科技弱势存在科技弱势区域与科技弱势群体之分。由于地区经济差异及灾害区域差异,造成应急信息科技普及也存在区域差异及群体接受差异。对于应急信息科技弱势区域,我们应对这类地区进行跨地区对点服务,可以采用“一市带一区”的方式,对科技弱势区域的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应急信息科技素养培养,提升该类区域及群体的应急意识及抗灾能力。同时,在科技扶持中,可以对各地区的进展进行披露,以此来督促各地区应急信息科技扶持工作。对科技弱势群体来说,还存在非科技弱势区域的群体。在应急信息平台的建设中,应采用这类群体能够理解的信息表达形式(如图片、视频、盲文等)沟通对接。对于科技弱势群体的沟通模式,鼓励多元化。比如,应急管理部门可以考虑与移动电话运营商进行联动,实现区域科技弱势群体的大面积覆盖。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科技弱势群体大量产生,以及这类群体生活工作不便等问题,从而促进各地区应急信息科技工作的均衡发展。

  4.救援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信息科技应用伦理风险防控。随着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类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精密仪器工作岗位、危险工作岗位被机器人所替代,其工作效率更高、承受能力更强,被很多行业选择使用。比如,在应急救援中的水下和水上救援机器人、履带应急救援机器人等各类机器人,在有些地区已被应用。机器人的应用可以减少救援人员的伤亡,但如何让机器人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仍值得探讨。比如,若机器人的芯片受损或系统被侵入,这时对其进行应用,可能会产生安全问题。因此,在机器人的开发中要做好足够的安全保障。在机器人的使用过程中不应缺少足够的人员看护,以此能够避免机器人出现故障造成严重后果。

  应急信息科技是实现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及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具。我们要有效利用应急信息科技积极的方面,极力识别、防范及控制应急信息科技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把应急信息科技对人类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而实现应急信息科技是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有力推进器的目标。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