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策指导、舆论引导和心理疏导 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2020年05月08日 05: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8日第1921期 作者:李前进

  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国总体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随着全球疫情加速扩散蔓延,我国面临着“境外输入性风险”的严峻考验。在考验面前,我们要坚持“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防控政策,巩固疫情防控的现有成果,加快恢复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在这关键阶段,必须慎终如始、整体统筹,通过加强政策指导、舆论引导和心理疏导来助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夺取双胜利须加强政策科学指导。首先,中央政策宏观指导全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自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54天中7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题讨论疫情防控工作;李克强总理也数次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央依据疫情形势发展对统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部署,为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全民战“疫”、防止疫情反弹提供了重要遵循。其次,国家部委政策具体指导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国家相关部门按照中央精神制定相应的政策,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予以科学指引。如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关于聚焦一线贯彻落实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措施的通知》《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等来明确防疫要求;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对不同场景下戴口罩提出科学建议;教育部通过“疫情没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开学、学校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学、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不开学”的规定,指导教育系统分期、分批、错峰、有序开学。最后,地方政策指导本地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细落实工作。各地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的相关政策来落实防控工作,努力维护抗疫成果,促进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有序恢复。如江苏、陕西将下辖各县(市、区)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风险地区并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风险等级,“采取差异化策略,适时启动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条件的复工复产”;深圳出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31条”,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对策”;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出台政策逐步分层分批错峰开学;湖北发布省内外人员返汉、省内人员离汉政策。此外,各地还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积极创新举措,精准指导防控工作。如北京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开展疫情期线上医疗服务;上海、浙江在加强疫情间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有序引导企业复工复产;四川、河南与多省市达成外出务工人员“健康码”互认合作机制,助力外出务工人员尽快复工。

  夺取双胜利须加强舆论正向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进入夺取双胜利关键阶段,尤其需要发挥宣传战线的方向引领作用,牢牢掌握新闻舆论主导权和话语权。首先,坚持政治方向,引领舆论导向。新闻舆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把握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要及时、准确宣传党中央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和最新政策,助力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效落实;要迅捷、有效地回应群众关切、舆论关注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把握舆论导向、强化思想引领,助力增强夺取双胜利的决心和信心;要引领社会媒体多角度宣传好基层一线不畏艰险、奋勇抗疫的感人故事以及地方政府守正创新、统筹协调夺取双胜利的动人事迹。充分彰显全国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不断“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为夺取双胜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打击谣言传播,涤荡网络空间。自疫情发生以来,针对病毒来源、疫情发展、防控举措、物资捐助、治疗方案、疫苗药物乃至公众人物等谣言层出不穷。网络谣言进一步加剧了群众的恐慌与焦虑,影响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有效打击谣言传播成为舆论防控战场的重要任务。针对谣言传播,要及时主动辟谣,让“真相跑赢谣言”,并依法对造谣者和传谣者进行严惩;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监管和治理,进一步规范网络信息发布,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最后,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国际话语权。部分西方媒体无视客观事实,频频发布各种污名化中国的言论,企图抹黑中国。因此,在持续做好国内舆论引导的同时,我们要积极重视加强国际舆论宣传。要向国际社会客观介绍中国的疫情防控方案、应对举措、有效经验等,全方位宣传中国在疫情防控战中所体现出的制度优势、为民情怀、民族精神以及积极援助国外抗“疫”的大国担当等。要充满信心,敢于舆论斗争,有理有据直面批驳各种错误论调,积极引导国际社会理性、客观认识疫情下的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时用温情感人的具体事实、令人信服的典型案例通过乐于接受的传播方式来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传播好中国抗疫声音,争取疫情防控中的国际话语主导权,凝聚起强大的全球抗疫舆论合力。

  夺取双胜利须加强心理干预疏导。首先,正视重大疫情心理问题,重视心理疏导工作。自疫情发生尤其是武汉封城期间,人民群众的紧张心态、恐慌心情、焦躁不安、情绪起伏等心理问题也相伴而生;14亿人民响应号召自觉居家封闭隔离,时间久了可能会产生网络依赖、居家疑病、强迫倾向等问题。因此,客观认识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积极关注疫情中及疫情后人们的心理健康,高度重视疫情下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次,健全机制、建立应急心理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援助工作。面对重大疫情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重创,各级政府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同时,要及时成立心理教育咨询机构,主动开展心理帮扶援助工作。国家卫健委专门下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教育部发布《关于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的通知》,要求教育系统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组建心理工作专门队伍,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积极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不少高校纷纷开设防疫心理援助平台、开通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在线提供远程心理咨询、危机支持与科普服务,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心理疑问和思想关切,帮助缓解焦虑、舒缓心理。最后,以人为本,分层分类,科学提升心理疏导成效。针对疫情中产生心理问题人群的心理疏导,应当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实施、分层次对待、分类别干预。对于普通群众,可通过线上咨询积极加强心理引导,进行心理知识科普和心理咨询服务,以减弱群众恐惧、焦虑的负面情绪;对于患者及家属,尽量对其进行面对面心理疏导,予以关爱和劝导,坚定其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对于一线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等,要密切关注其心理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心理专业疏导。如上海市开展疫情防控心理疏导主题宣传,江苏省开通“防疫安心”危机干预心理援助热线、推出系列“防疫心理短论”,广东省为疫情一线医务人员送上护“心”良方……各地纷纷“以人为本”,助力群众戴好“心理口罩”,帮助群众形成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良好群体心态,为夺取双胜利凝聚起强大的抗“疫”心理力量。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引导机制研究”(16MLB008)、南京师范大学思政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DS2017B0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