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疫情防控期间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成效
2020年05月08日 05: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8日第1921期 作者:李映秋
疫情期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学习生活需求,全面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众多高校资助工作及时启动,为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资助工作在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升育人成效。
疫情防控期间的高校资助工作体现出鲜明的特点。第一,属于应急资助,具有极高的时效性。在日常的资助工作中,应急资助的情况一般以个体为单位出现,如学生家庭突发变故等,群体性的应急资助相对较少。这次迅速扩散至全国的疫情给高校资助工作带来了挑战。在此期间,高校资助工作启动迅速,出台专项资助方案,及时关注、排查身处疫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到精准对接,及时发放补助,资助工作显现出极高的时效性。第二,以线上受理为渠道,实现停课不停助。疫情发生时,高校正处于寒假期间,绝大部分学生已经离校,与日常资助相比,高校资助工作只能通过线上受理。很多高校借助云平台,实时在线沟通,以辅导员为工作主体,通过电话联系等方式,“一对一”了解学生情况,利用互联网平台完成申请、审批等工作。第三,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资助方式多样。疫情防控期间,资助方式在采取传统的发放困难补助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如有的高校为疫区的学生寄送口罩等防疫物资,有的高校与通信运营商联系,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流量等。
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实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效应?首先,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凝聚社会共识。疫情防控需要全国上下通力合作,而形成社会共识则是达成合作的前提。作为应急资助,疫情防控期间的资助工作,切实考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做法使学生和所在家庭感受到来自社会、国家、学校的温暖,有效实现了个人与集体的良性互动,让学生及其家庭看到自上而下为疫情防控做出的努力,自觉将思想和行为统一到疫情防控中,在疫情防控中积极合作,相互配合,凝聚积极向上的抗“疫”合力。其次,有效疏解心理压力,提升社会信任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大部分身处农村和城郊,疫情期间,由于基础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和物资短缺,学生更容易产生恐慌和焦虑情绪,进而对社会缺少信任感。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及时启动资助工作,一方面,因疫情产生负面情绪的学生,在受助中感受到被关注,缓解了焦虑情绪,有利于形成疫情期间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为增强社会信任感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高校落实资助政策,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学生的关心。疫情期间的有效帮扶赢得了学生、家庭、社会的广泛好评,塑造了良好的集体形象,有利于社会信任感的提升。最后,注重培养感恩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更需要明确责任与担当,在全民抗“疫”的战争中做好表率。责任感的建构源于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知,对于受助学生而言,具有良好的感恩意识便意味着其承认并且能够理性认知自身与社会、与国家的密切关系,在疫情防控期间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尽力去回馈社会。在此期间,高校在帮扶的同时可以采取多种渠道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回馈社会。如,以书信和倡议的形式强化受助学生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行为引导,鼓励受助学生投身一线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疫情期间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助力疫情防控,发挥着育人的效应,而成效的全面提升需要我们进一步总结经验。首先,坚持育人导向,将育人贯穿资助工作始终。疫情期间的高校资助工作要全面发挥育人成效,根本在于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第一,把握教育时机,在关心的同时积极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实际需求的凸显其实也给育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资助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解决困难中融入育人内容,能够使育人落到实处,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第二,注重隐性教育,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疫情期间的资助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细心、耐心和爱心,资助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应该是育人信息的表达过程,这种表达具有间接性、非强制性,在交往中潜移默化影响受助学生。疫情期间的资助育人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解决当下的困境,而且还应该着眼于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主动用生动的言行、巧妙的方法使学生在特殊的环境中提升觉悟,使育人成效具有持续性。其次,健全高校应急资助制度,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疫情防控期间,各个高校均出台了应急资助政策,针对资助认定、资助申请、资助方式、资助发放等进行了相关说明,不同地区、不同的高校标准不一,出现了学生在网络上比高低,向学校要资助等行为。这说明在资助工作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引导。同时也可以看出,高校应急资助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兼顾区域和学校自主性,确保在应急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仍然能够及时启动,有序开展,通过制度整合育人力量,使各个力量在育人的主轴上同向同行。最后,注重适度的主题宣传,营造积极的育人环境。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积极的育人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坚定信心,而有效的宣传能够传播正能量,形成积极的育人氛围。资助工作要注重适度宣传。一方面,要尊重受助学生意愿,突出当前的疫情防控主题,讲好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中的资助故事;另一方面,创新宣传报道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根据疫情防控期间受助学生的心理状况、阅读习惯等制作宣传产品,借助融媒体平台传播正面信息。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校资助育人成效提升路径研究”(X-a/2015/10)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