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疫’公文”看国家治理现代化——以江苏为例
2020年05月08日 05: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8日第1921期 作者:刘元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公文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此次大考中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在我国,公文是党政机关领导事业、治国理政的重要形式和工具。党政机关通过发布各类公文,传达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法传达政令、公布事项、布置工作、沟通信息等,具有权威性、策令性的特点。疫情期间,大量相关公文发布,指导抗“疫”工作有序进行,其内容是否符合实际防疫工作需求,发布的形式、对象是否得当,都直接关乎抗“疫”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江苏省在此次抗“疫”过程中颇受好评,获得美称“苏大强”,与一系列合理政策的出台和相关“抗‘疫’公文”发挥的有力作用密不可分。笔者考察了疫情期间江苏省相关公文发布情况,其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从价值依归来看,公文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公文的主旨和价值追求应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追求。疫情期间,江苏省发布的系列公文,充分体现了保障广大人民生命安全、幸福安康的主旨。江苏省政府印发一系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新冠肺炎防控注意事项的通知,例如关于公共场所新冠肺炎防控、老年人预防新冠肺炎等相关内容,将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江苏还同安徽、上海联合发布了共同制定的《关于持续做好长三角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的意见》,确立了疫情防控的联动机制,在抓好防疫不放松的基础上,从本省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2月12日,江苏省发布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 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和稳定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各方面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复工复产。截至3月18日,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高达99.7%。这些公文充分体现出国家治理的价值追求:保障生命安全,增进民生福祉。

  从发布内容来看,公文充分体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部署,全国一盘棋。从江苏这段时间发布的公文可以看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齐抓共管,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务,而是各部门有序配合。从江苏省政府网站可以看到,疫情期间,省卫生、民政、财政等部门均根据抗“疫”需要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发布相关公文。以教育系统为例,在江苏省政府网站的“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江苏在行动”专栏中,从1月底到3月中旬,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公文多达16条。配合江苏省的防疫形势,教育部门的公文内容涉及延迟开学、各级学校防控疫情指导,在线教学安排、心理调适、学校防疫经费支持、疫情期间学校食堂工作安排、大学生就业工作安排、复工返校准备工作安排等,确保教育战线既防控疫情,又保障停课不停学,做好开学准备。教育系统的防疫是整体防疫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他各部门也发布相关公文,彼此相互配合,有力应对疫情的同时,积极加快复工复产。面对突发疫情,面对严峻大考时,各部门能临危不乱,有序运转,正是治理现代化的体现。

  从使用的文种来看,公文文种的恰当运用适应了疫情期间的社会治理需要。在这些“抗疫公文”中,通告的频繁使用最受人关注。非疫情期间,各级政府发布的公文主要以意见、通知、请示、批复居多,较多涉及有隶属关系的单位和部门,或是不相隶属但有接洽联系的单位和部门。与之相比,通告的使用频率并不算高。而在疫情期间,通告作为面向公众的周知性公文,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告与公告同样具有周知性,但其周知范围相对公告要窄,比较适合在有限范围内,比如在一省或一市以内发布相关信息。从通告的特点来看,不仅具有周知性,由政府依法发布的通告,还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疫情期间,江苏各市基本上都在疫情发生后一个多月内密集发布十多条相关通告,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发布并广泛张贴,十分深入人心。以南京为例,迄今出台的16条通告中,涉及疫情期间公共场所管理、在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的规定、小区管理、公共交通工具管理、医疗机构管理、建筑工地管理、密切接触者管理、返宁人员管理、复工复产安排、清明祭扫安排、境外疫情防控等,内容细致,涵盖广泛、周全。这些通告根据疫情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发布最新政策,应对已经发生和有可能发生的危机,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强有力的管控和治理作用,使得本市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对本地疫情状况和防疫政策及时了解,行为有据可循,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得到有效维护,社会有序稳定运行。

  在抗“疫”工作中,江苏交出了令人较为满意的答卷。其间密集发布的“抗‘疫’公文”不仅在抗“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江苏省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危机和大考之中经历考验和完善的见证。由一省而望全国,此次战“疫”中,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都经历了一次大的考验,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汲取经验,补齐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要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经此一“疫”,在困难中奋起,在磨难中进步,我国必将更加坚定、顽强地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道上。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