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文化研究面临新机遇
2019年11月11日 08: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11日第1812期 作者:记者武勇

  本报广州11月8日电 (记者武勇)11月2日,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走向媒介融合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国际论坛在广州召开。国内外与会学者围绕“媒介融合”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关议题展开研讨。

  媒介融合的变迁对文学与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接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赵稀方表示,目前,我们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媒介变化过程,从书面文化到视觉文化、互联网文化、移动终端(手机)文化,这大大改变了文学发展形态,也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段吉方认为,媒介融合不仅是各种媒介本身的交融,或者媒介、技术与文学的融合,更是当代人文信息交流方式和文学存在价值的融合。媒介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也造成了某种交流困境,使传统文学的传播方式和意义留存形式发生变革,进而导致意义的延伸和标准的裂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文学为当代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海量的文学资料信息,也提供了文学行为、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欣赏、文学阅读相关的“云数据”。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教授朱寿桐认为,新媒体文学以新媒介为载体或依托,以越来越庞大的网民为目标读者,呈现出与传统载体文学迥然不同的时代文化特性。比如,新媒体文学与网络时代新的产业结构、商业结构和文化市场结构相适应,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市场选择性、知识产权复杂性等特点。但新媒体文学和传统载体文学在文本意义上不存在本质区别。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认为,文学不是对现实的机械反映,而是对整体性世界的描述。文学告诉我们,生活本身是充满矛盾和不确定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写作的使命是照亮“生活世界”,守护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丰富性。单一的、浅表的作品很难称得上是好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凌逾认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需要找到文化共同点、心灵共鸣点,需要搭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和沟通的平台。5G时代将给粤港澳文化共同体构建带来新的机遇。赵稀方认为,除了构建粤港澳经济共同体外,文学研究者要努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与文化共同体。香港文学、澳门文学是大湾区文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梳理港澳文学的动态变化,还要加强与各文学流派的交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