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2019年11月08日 08: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8日第1811期 作者:本报记者 明海英

  日前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认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

  哲学社会科学界认真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者们纷纷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基础不断夯实,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从政治上考量各项问题,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建设问题,系统提出和深刻阐发了一系列有关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命题,并逐步形成了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

  重视自我监督 勇于自我革命

  全会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俊萍表示,党的建设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战胜敌人、夺取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更为当代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最有力的政治保障。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战略思维、战略定力和战略清醒,是党的建设抓常抓细抓长、久久为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指导方针,对党的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加突出。”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启春对记者说,必须更加重视党的建设,以更大的勇气、更多的智慧、更高的责任感和更强的能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坚强有力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政治优势。

  在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杜志章看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三重伟大使命。第一,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引领科学社会主义继续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第三,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实践证明,重视自我监督、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罗永宽认为,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需要巩固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在继续坚持标本兼治的同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逐步由治标走向治本固本。同时,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坚持依规管党治党。

  党的建设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戴立兴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性问题,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积累了丰富的执政党建设经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推进伟大工程同伟大事业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检验和巩固党的建设成效;始终坚持党的建设全面性、系统性,不断丰富发展党的建设布局;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围绕全面执政后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一系列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罗永宽对记者说,我们党创造性地把改善党的领导同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紧密联系起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根据变迁了的国情和党情,在执政理念、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基础、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不断提高党的领导的科学化水平;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领域全方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彰显了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建设伟大工程的政治品格和坚定决心。

  在刘启春看来,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统一起来是党的建设在方法上的重大创新,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权力约束体制,确保做到用权为民;构建执政党作风建设机制,维护执政党良好形象;构建纪律约束机制,规范党员干部执政行为;建构执政能力建设机制,实现长期执政。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