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中国道路的内涵与规律
2019年11月08日 08: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8日第1811期 作者:本报记者 查建国 夏立

  11月2日,为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和重大意义,“中国道路:历程、经验与前景”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读懂中国  首先要读懂中国道路

  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中国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也改变命运。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王静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如此伟大成就,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站在新时代的关口,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如何选择、怎样行动,关乎国运、关乎未来。同样,中国如何更好融入世界、影响世界,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艾恺表示,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进步、富裕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正是沿着自己开创的独特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近30年来,世界各国对中国研究和中国文化的兴趣都急速上升。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陈殷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蓬勃生命力,关键在于有指导思想的真理性、改革创新的实践性和广泛社会基础的人民性三个坚实的根基。中国道路深厚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亟须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阐释。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鸣歧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几百年所走过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阐释中国道路的科学内涵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培永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在于,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法治中国建设,打造公权力并保证权力的公共性;让资本在经济领域发挥它的作用;让劳动的主体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贺新元认为,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中国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走中国道路,既坚定必胜的信心,又要时刻保持和增强忧患意识。

  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教授徐涛表示,进入21世纪之后,构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一个主要趋势。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现状深感忧虑。同时,很多中国学者认为,中国应该建构基于自身历史文化资源和外交实践的 “中国理论”“中国学派”。

  多层面展现中国理念的世界价值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马钊提出,中国道路是根据中国具体国情所制定,它丰富了世界各国在处理类似问题过程中的思考方式与手段,也展示了中国继续改革的勇气与修正创新的能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球治理问题的中国方案,并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文件。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郭可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开始为全球治理提供公共理念、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并提供了一套非西方的话语体系。我们还需要从更多层面展现这一理念的世界价值,而不只是单单从中国的视角展开解读。

  中国故事进入“国际表达”,应更多从受众角度考虑话语对接、嫁接、重构与融构等路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立丹认为,中国的对外传播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在对外传播中,应将“以正面报道为主”理解为“以正面效果为主”。对外传播是一个持续深入、润物无声的过程,以追求速成或非黑即白的方式进行对外传播难以起到预期效果。

  会议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