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角度反思城市发展
2019年11月08日 08: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8日第1811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广禄

  11月2日,由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苏州大学东吴哲学研究所联合《江海学刊》杂志社举办的第七届城市哲学论坛在苏州召开。数十位专家学者共同聚焦“全球化与区域化: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城市逻辑”这一主题,深化对城市发展问题的反思和审视,进一步推动城市哲学研究。

  思考城市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思考城市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不仅成为当代各种城市理论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哲学必须回应的重大时代问题。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平提出,在城市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失语,必须直面问题。

  “在当代,城市化生存正在成为人们无可回避的选择。城市问题几乎是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的聚焦点。”《江海学刊》杂志社副主编赵涛表示,中国城市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基础设施之先进,已成为令世人瞩目的时代景观。如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城市应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的研究对象。

  梳理城市发展中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关系

  与会学者认为,如何梳理当代城市发展中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关系,从中探讨当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成为城市哲学研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任平表示,城市在资本全球化体系中承担着最重要的功能。反过来看,城市发展之所以呈现出当前的面貌,又恰恰是由全球体系分工造成的。以全球视野加以审视,才能看清城市本身存在的问题,理解城市化的逻辑以及它对人的生存与社会发展形成的双重效应。

  “城市发展全球化与区域发展一体化,看似是两种相反的发展趋势,但两者在内在发展逻辑上是一致的。二者共同构建了国际化的分工体系,又都顺应了全球化深度发展的趋势。”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庄友刚表示,在全球化大潮下,所有城市的定位和角色都在全球分工体系下被塑造和呈现。城市要想实现发展,必须主动在全球体系下、在国际竞争中寻找定位。此外,注重地方化、区域化也成为一种新趋势和潮流,成为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策略。从产业分工角度看,单个城市往往难以凭借一己之力在国际竞争中立足或取得优势,区域整合和打造城市群则能大大提升总体竞争力。

  将哲学思考与中国实践有机结合

  中国的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在转型提质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赵涛认为,中国的城市哲学研究应在学习借鉴西方相关有益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中国的实践和问题,对城市问题作出符合时代精神和中国实际的回答。应强化城市哲学研究的危机意识和前瞻眼光,提升中国城市哲学研究的预见性与实践指导价值。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魏强提出,在当代中国,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化进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当前城市化的发展实践进行反思与审视。在当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建构城市正义,需要把握好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重塑共担城市风险的责任主体。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董慧谈到,理想的城市一定充满生机和活力。城市应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应呈现积极努力和斗志昂扬的状态,整个城市的生活应富足而美好、自由而正义。这样的活力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是保障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创造健康、全面、多元、持续的城市活力机制,应以城市空间的主体性、开放性、人文性为基本技术指标,统筹关注经济效益、生态环保、社会管理、视觉美学、文化归属、价值取向,激活城市的内在生命力。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格局,既要确保城市的有序发展,又要最大限度地激活和保持城市的创造力;既要保障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又要实现城市的自我更新。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