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国家打击假消息需因地制宜
2022年05月13日 05: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5月13日第2405期 作者:王悠然/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一项新研究指出,非洲国家打击假消息的努力需适应当地特有的媒体生态,并超越西方中心视角的“媒体”概念。

  据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官网5月4日报道,英国期刊《非洲事务》近日刊发了该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埃琳娜·加贾诺娃(Elena Gadjanova)等人的文章《跨越数字鸿沟的不实信息:来自加纳北部的理论和实践》。该研究考察了社交媒体、传统媒体和街头媒体是怎样形成一个性别差距显著、具有社会经济阶层性的复杂媒体生态系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公众遇到、处理和应对不实信息的方式。“街头媒体”指的是公众在集市、宗教场所、酒吧等社会空间中围绕时事进行非正式讨论,包括歌曲、布道、涂鸦、宣传单、街头戏剧等非对话形式的日常交流。

  人们普遍认识到,不实信息经由社交媒体传播,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但尚不清楚不实信息在不同媒体生态系统内,特别是在互联网接入和数字联通性存在差异的地区是如何传播的。加贾诺娃等人在加纳北部地区开展的这项研究发现,街头媒体是当地媒体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活跃的街头媒体和传统媒体使信息迅速从社交媒体流向线下空间,由此产生了社交媒体直接使用者与间接使用者之间的信息掌握差别。直接使用者通常有能力独立评估自己看到的信息的准确性,对不实信息盛行现象非常敏锐,对社交媒体上的内容持更加怀疑的态度。相反,间接使用者通常是经由他们信任的人或享有社会经济优势的群体而获得“二手”信息,因此更容易轻信社交媒体上的不实信息。

  在非洲,相互联通的媒体空间意味着源于社交媒体的不实信息可能经过多个渠道同时传播且范围极广,多方面交叉的数字不平等则对公众接触和应对不实信息的模式、被不实信息欺骗的风险有巨大影响。因此,打击假消息需要多处着手,包括地方性媒体和全国性媒体、常见的信息交汇空间(例如集市)、社会地位较高且深受本地民众信任的个人等。若想有效提升非洲国家公众的社交媒体素养,必须全社会共同努力。除了鼓励个人对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进行事实核查,政府和民间团体也应将此作为常态工作,从而使社交媒体间接使用者发挥更强的能动性来辨识可疑信息。

  研究人员还谈到,在手机上登入并使用社交媒体已成为非洲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受过良好教育、经济条件优越的人群与数字素养较低、经济条件不佳的人群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同。相应地,这些群体对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也不同。

  (王悠然/编译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