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字时代公共外交实践
2020年12月04日 08: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4日第2062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晓真

  近日,美国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发布了报告《复杂媒体环境中公共外交教学与实现影响力的信息工具》,多位美国公共外交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共同探讨了当下信息空间的相关概念和复杂信息环境下的美国公共外交教学,探究了在开展公共外交过程中如何有效扩大受众参与、发挥影响力,以及如何利用好迅速发展的信息工具与资源。

  充分认知信息环境

  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从业者通过参与活动向目标受众传达信息和产生影响,进而维护国家利益与政策。报告认为,相关从业者在数字时代设计和实施有效的交流策略时,要充分认识人们所处的现实环境和愈发复杂的信息环境。

  为更好地了解全球信息环境,美国国防大学战略教授桑亚·芬利(Sonya Finley)设计了“3C模型”,即连通性(connectivity)、内容(content)及认知(cognition)模型。连通性强调促成信息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达成交流的多方面媒体技术要素,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众多私有和公共的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会对内容渠道产生影响的政策、法规等。内容是指越来越多不同背景的参与者所传递的口头、书面、视觉信息及线索。认知是指人类的认知过程。人类的认知过程会过滤内容,形成各自“脑海中的画面”和不同的行为反应。在当下竞争日益加剧的信息环境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实践离不开多学科知识的支撑。公共外交实践者要充分考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联系和虚拟联系,认识内容的情感面和理性面,了解能影响人们认知及行为反应的生存条件、理念态度等。“3C模型”为增进学生对全球信息空间的了解和参与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指导框架。

  报告强调,有效的公共外交要以充分了解关键目标受众的兴趣、认知、观念等为基础,赢取公众信任。然而,在当下复杂的媒体环境下,可信度差异化的信息源互相竞争,使相关从业者了解这些因素变得更具挑战性。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全球态度研究主任理查德·怀克(Richard Wike)表示,近年来,新技术、新平台不断涌现,公共外交实践者面对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更多可供使用的工具,但也存在很多复杂的声音。有的公众认同新的平台和渠道可以提供了解世界的途径,但同时对从互联网获取的信息保持警惕。美国空军大学战略沟通副教授伊丽莎白·D. 伍德沃斯(Elizabeth D. Woodworth)表示,公共外交实践者需要了解受众对信息内容的反应情况,以及如何使用软实力资源来赢得公众对信息源及信息的信任。

  提升信息素养

  报告显示,如今全球信息空间中有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搭载不断演变的信息技术得以迅速传播。因此,要在相关机构教授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影响力策略,必须优先强调技术和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共外交实践者的信息素养越发重要。信息素养涵盖文化底蕴、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方面,具体包括信息认知、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创造和信息协作六个方面的能力。一些美国外交机构的公共外交培训已经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数据素养培育、受众细分、媒体格局分析、影响力评估等模块。此外,这些机构的教育也变得越来越互动化,促使学生亲自实践信息交流和影响力打造的运作。

  报告提出,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媒体环境中,针对信息交流、宣传和影响力打造,展开跨部门协作十分必要,以保证信息传达、规划方案和影响力评估的一惯性与凝聚力。这就需要各方对信息空间的范围和构成要素等有基本的共识,以及对各种信息工具有广泛的了解。从课堂入手,培养未来的外交政策实践者对信息环境的了解和共识,对一个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