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十四五”的新发展格局与大湾区融合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0召开
2020年12月04日 08: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4日第2062期 作者:记者王春燕 通讯员杜爽 夏萌

  本报广州12月2日电 (记者王春燕 通讯员杜爽 夏萌)11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20”在广州举行。论坛主题为“迈向‘十四五’的新发展格局与大湾区融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从“六稳”到“六稳+六保”再到“构建新发展格局”,大体是过去一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布局走出的基本轨迹。在中国的经济形势判断和经济政策布局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是“六稳”“六保”,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则是中国迈向“十四五”经济工作的主线。从“六稳”到“六稳+六保”再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不变的是周期性、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相交织,不变的是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线;变化的是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以及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冲击,必须把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重要战略考量。

  广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徐咏虹表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省会城市,广州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抢抓“双区驱动”“双城联动”重大发展机遇,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力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表示,建立现代金融体制,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面向“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现代金融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建设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建设现代资本市场、建设开放型现代金融体系六个方面。在建立现代金融体制的过程中,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聚焦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注重科技、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在新发展格局下的大湾区发展中,广州的历史使命是做好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提到,“十四五”期间中国发展既有美好前景,也面临较大挑战。除疫情冲击外,债务风险也不可忽视。为应对新发展格局下的债务风险,需要坚持创新驱动、消费驱动,形成“可持续”的债务积累新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宋泓提到,粤港澳大湾区过去是“从外向内”格局的引领者、开拓者,在未来“从内向外”的新发展格局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副校长洪风认为,中国的下一个五年规划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十四五”规划将更加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联合国人居署高级经济学家马尔科·卡米亚表示,短期来看,中国未来可通过维持社会安全网络、推行有效财政政策等措施维持城市经济平稳运作,通过保障能源及水的供应、提高处理垃圾的能力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长期来看,中国应当坚持贸易开放,强化区域性和全球性价值链稳定性,提高城市竞争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汪红驹认为,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均衡发展,要坚定不移地保中长期财政收支平衡、保财政安全、保国际收支平衡;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社保制度、发展民生事业、坚持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确保结构性均衡发展;要通过城市群、大湾区发展战略,促进新均衡发展格局形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倪鹏飞表示,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实施“双循环”战略是短期策略,也是中期战略,更是长期理念。要深化全国经济一体化,培育国际竞争优势,构建双环联动的关键枢纽。从市场需求、要素供给、产业安排和空间布局的角度,进一步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支持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顺应发展规律,将这些区域培育成为“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原部长李善同提到,珠三角与境外国家和地区间的联系紧密。应当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在“双循环”中的位置和优势,充分发挥其对于畅通循环的促进作用、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在深化改革和推动发展中的示范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认为,为防范“十四五”期间房地产泡沫局部破裂的风险,应当坚持“房住不炒”、建立长效机制的政策总基调,更加注重加强和搞好宏观经济的预期管理。

  (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部长戴二彪表示,中国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以及京津冀这三大城市群的功能要适当互补。其中心城市应各有特色,这有助于促进国家的整体发展,发挥其“双循环”的枢纽功能,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

  在“十四五”期间大湾区双循环枢纽的融合发展议题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叶嘉安提到,香港要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新全球化以及国内区域格局变化中的机遇。

  澳门城市大学协理校长、葡语国家研究院院长叶桂平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家对澳门的明确定位是“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澳门要发挥自身所长,满足国家所需。

  澳门科技大学教授刘成昆表示,“十四五”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新发展格局下,处于两个循环交汇点的澳门需要准确把握自身角色和定位,利用特殊地位,发挥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双循环”。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创办于201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起并主办的年度高层学术论坛。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