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知识有利于科学研究
2020年07月31日 05: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31日第1979期 作者:王悠然/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一项新研究认为,原住民的知识可在多代人之间传承。那些帮助过他们祖先适应自然环境、应对自然灾害的智慧,也保存在这些知识之中。
 
  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主编的期刊《地表动力学》7月在线刊发了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和坎特伯雷大学研究人员合著的文章《地貌学中的毛利知识:将原住民知识融入地球科学的现有框架、案例研究和推荐》。该文提供了多种工具用于在地球科学中将原住民知识与现代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同时保持两种方法论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作者希望鼓励科研人员思考自己的研究项目对原住民社群的价值,并让科研人员与原住民更容易实现合作。

  据论文作者之一、坎特伯雷大学地质学博士克莱尔·威尔金森(Clare Wilkinson)介绍,在相互尊重、互利互惠的关系下开展双文化研究,可为所有参与者带来益处。例如,原住民的传说可以为地质学家提供某些已不存在于地质记录中的事件信息。地质学家则可以帮助原住民社群了解可能发生在其传统居住地的自然灾害,并建议他们作出明智决策。许多毛利神话故事以暗喻形式表达系统化知识。例如,一种生活在河里、外形似蜥蜴并反复摆动尾巴的、危险的神话生物“纳阿拉”,代表着洪水事件,毛利人在建造房屋时会联想到“纳阿拉”的故事,因此他们较少受到河水泛滥等灾害的影响,但附近其他种族则经常遭到洪水的冲击。

  威尔金森等人列出了几种工具,旨在帮助科研人员以尊重原住民的方式开展双文化研究。例如,与原住民社群合作时,尊重并理解其优先任务、需求和世界观至关重要;在语言方面,必须非常小心谨慎地使用措辞,相互尊重,以确保所有人的安全;不应期待原住民为他们自己不感兴趣或无法从中受益的研究项目提供支持;纯粹“提取式”研究不被接受,必须含有互惠性元素;参与双文化研究的科学家,很有必要聘请了解原住民行事偏好的文化顾问。

  (王悠然/编译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