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有助缓解粮食短缺
2020年07月29日 08: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29日第1977期 作者:王俊美/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7月20日,每日科学网刊文称,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以及美国三角国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探讨了国际贸易对由气候变化导致的饥饿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际贸易能够弥补地区粮食短缺带来的损失,减少饥饿,尤其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

  气候变化对全球各地农业都能产生影响,但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国际贸易自由化可以缓解地区差异,如欧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小麦和玉米产量高,就可以出口到那些处于全球变暖压力下的地区,缓解这些地区粮食短缺问题。研究人员表示,虽然道理浅显易懂,但事实上存在很多阻碍因素,使自由贸易变得复杂。

  进口关税是国际食品贸易的主要障碍,它增加了小麦、玉米、大米等基本粮食作物的进口成本。因此,恰当的贸易协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饥饿。另外,基础设施不足也可形成贸易阻碍。例如,有些国家道路不畅或港口没有配备大型集装箱船的装卸服务。同时,大量复杂的贸易程序也提高了贸易成本。

  研究人员考量了不同的贸易政策以及全球温度不同程度的变化,提出了60种情况下的相关建议,每种情况的时间节点都是2050年。研究人员发现,在目前的贸易壁垒下,假设出现未来全球升温4℃这一最糟糕情况,将会额外增加5500万饥饿人口。如果脆弱地区无法增加粮食进口,这一数字将增加到7300万。反之,如果消除贸易壁垒,则仅有2000万人将忍受气候变化造成的粮食短缺。而在气候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较大程度的贸易自由化可以使更多人口免受因气候变化导致的饥饿。

  当然,国际贸易自由化也可能存在潜在危险。如果有的国家在不增加其他产品进口量的情况下增加大米出口,可能导致本国境内的粮食短缺问题日益加剧,因此在粮食和其他商品的进出口方面必须保持很好的平衡。

  (王俊美/编译)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