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亟须因地制宜开展环境治理
2019年07月03日 09: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7月3日总第1726期 作者:记者王悠然

  本报华盛顿6月29日电 (记者王悠然)美国一项新研究提出,非洲发展中国家不宜全盘套用西方国家的环境保护模式,而应因地制宜建立自己的环境治理体系。该研究成果将刊发于《世界发展》期刊2019年10月号上。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助理教授麦肯齐·弗朗西斯·约翰逊(McKenzie Frances Johnson)表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环保制度和环保能力建设。许多发展中国家参照美国和欧洲的模式在本国建立环保机构、制定环境法律法规,但这些举措未带来预期的环境和社会效应。

  为了解“绿色治理改革”为何效果欠佳,约翰逊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环保制度改革进程,尤其是加纳和塞拉利昂的采矿业治理措施,并前往两国开展了实地考察和访问。调研结果显示,非洲国家环保部门并不像一些人以为的那样无能,相反,它们在切实贯彻国际化的环境治理标准,但这样做反而产生了负面影响。国际社会承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巨大的政策和文化差异,并希望通过提升发展中国家环保官员的专业能力来减少差异,让他们发挥桥梁作用,对国际环境治理机制进行“本地化处理”。然而,实际情况是,这些官员成为了国际环境治理机制的一部分,在出席国际环保会议、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合作的过程中,他们开始将西方国家的环境治理体系视作正确的选择,并将其“照搬”回自己的国家。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环保官员未能充分考虑本国企业和劳动者能否适应新的规章制度。在加纳和塞拉利昂,小规模的地方采矿企业或私人矿主表示,本国的环保机构在与国际接轨后趋于中心化、官僚化,申请采矿许可也变得异常艰难。这导致许多当地人无照采矿,而当其开采的地带恰巧归跨国企业所有时,暴力冲突经常发生。

  约翰逊认为,非洲国家环保部门虽然学习了西方较先进的环境治理经验,但忽略了本国小企业、个体劳动者与欧美的能力差距。“一刀切”地实行国际标准,将使大型跨国企业获益。约翰逊表示,这项研究无意否认绿色治理革命对非洲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但是政策制定者需要思考如何减少“环保国际化”对当地的副作用,增强环境治理体系的灵活性,将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差异纳入考量,承认地方居民和企业的困难,展开更具包容性的对话,并尝试将本地传统应用于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