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强化患病老人辅助治疗效果
2021年08月19日 07:5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8月19日第2233期 作者:舒跃育 王泽钰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将不利于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为25388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2.6%,共计17599万。与上一年同期相比,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0.25%,增加439万人。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四二一”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孝道文化为内涵、家庭养老为主线的传统养老模式已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作为社会老龄化的显著特征人群,老年人群体在心理及生理方面都面临着特殊的困境。由此,面对有限的社会资源和人口比例失衡问题,关注老年人群体,为老年人提供辅助治疗,调整其心态并提高他们的社会价值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老龄化的压力。

  借助内在生命力量进行辅助治疗

  由于患病老人在生理及心理上都存在特殊性,目前国内已针对其特点发展了多项利于患病老人的辅助治疗。石文婷提出,目前针对患病老人的辅助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健康宣讲,即通过向患病老人耐心讲解老年疾病的常识及成功治愈的案例等让老年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初步认识。二是身体状况监测,即利用先进的医疗器械密切监测患病老人的身体状况,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护士必须立即告知医生予以合理诊治。三是人文关怀,即结合患病老人的兴趣爱好及性格特点,多与其谈心以消除其孤独感及心理障碍。

  总的来说,我国针对患病老人的辅助治疗逐渐呈现人文关怀色彩。王怡的实验证明,针对患病老人的特殊人文关怀式辅助治疗(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患病老人的临床治疗中),不仅有利于患病老人积极康复,而且能够显著提高患病老人对医生的信任度、满意度、医嘱遵从度等。将人文关怀的思想融入老年人的临床治疗,可以给予老年人更多关怀与体谅,使患病老人在更加友善、轻松的氛围中得到相应的治疗。

  然而,以上三种方式更多是从医护人员视角,向患病老人投入更多同理心,提高其感受性,以一种更加适宜的方式与患病老人进行接触。在这种模式下,患病老人更多借助的是外在力量而非其本身内在的生命力量。“求人不如求己”,被动依赖和主动构建的心理状态截然不同,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也会存在一定差异。作为垂暮之人,老年人一生的经历就是最大的财富。但由于生产能力低下及社会对老年人的忽视,其自身阅历及人生积累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如果我们能够使老年人从自身经历出发,回顾其生命往事,使其从自身过往中获得内在的心理能量,便能够极大提升老年人的自我疗愈能力,调节其消极心境。

  开展叙事疗法具有特殊意义

  叙事疗法(narrative therapy)指通过倾听患者的故事,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患者找出遗漏片段,使问题外化,从而引导患者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患者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叙事疗法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帮助患者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问题,积极参与疾病的治疗和控制。该疗法主要用叙事的方式,帮助来访者重新理解生命,并发掘生命中的支线故事,从而达到解构问题、建构新的自我认同的过程。朱建勋的研究表明,叙事医学作为一种干预模式,有助于减少老年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为个人的历史,叙事将过去、现在和未来整合在一起,它固定了过去的时间,整合了现在的叙事主体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未来生活可能性的规划。在以叙事自我的形式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叙事也起到了个体对自我统整的作用。很多学者和科学家都已明确表示,叙事最主要的心理学功能就是整合(integration)与治疗(healing)。故事可以统合、治愈人们破碎和受伤的心灵,帮助人们应对危机和释放压力,甚至可以促使人们走向心灵的成熟,达到自我实现。患病老人正在经历人生的低谷,不仅要经受病痛的折磨,还要承受心理上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因此,对患病老人开展叙事疗法具有特殊意义。叙事本身就有疗愈效果,老年人较年轻人而言,其生命经验更为深刻丰富。患病老人群体对生命价值会有更加深刻的体验,疾病使其叙事更加具有共同点。患病老人能够从生命叙事中获得力量,以自己的生命智慧引燃生命激情,重温生命价值,以其自身疗愈自身。

  分步骤有序开展叙事疗法

  20世纪80年代,麦克·怀特(Michael White)和大卫·艾普斯顿(David Epston)首先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展叙事疗法,他们相信“人们的经验可编织出故事,并通过生命故事塑造出生活于人际关系的面貌”。二人于1990年出版的《从叙事方法到治疗终点》一书,开启了叙事治疗在心理治疗和社会工作领域蓬勃发展的新篇章。在周爱华和廖绪对香港地区患慢性疾病老人的叙事治疗中,该疗法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通过隐喻等方法外化及解构问题;二是引导当事人从多视角观察自己的人生经历,在原有故事中加入新的积极元素,建构新的生命故事;三是通过多种形式巩固其新的生命故事,最终使之内化成为当事人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叙事疗法一般具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外化对话。社会文化通常对病患贴上“负累”“无用”的标签等。在这种预设的支配下,患病老人很难相信自身改变现状的能力。传统的辅助治疗方式仅能提升他们对疾病的认识与了解,并不能帮助他们改变自身认知。外化对话是一个自我赋权的过程,它通过将个体和情境分离让患病老人意识到现在的境遇并非其自身所致,从而使其逐渐产生掌控感和主动权。

  第二,重写对话。在患病老人意识到自己可以改变现有状况之后,我们应当引导他们回顾以往类似的积极生命事件。如在之前的患病经历中,是什么使他们克服并渡过了难关?在此过程中,要使患病老人注意到自身特质,如坚毅、智慧等。最后,在现有情境中引入新的因素,使患病老人重新定义当前形势,认识到自己能够成为疾病及人生的主人。

  第三,重组组员对话。在此阶段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询问患病老人“你最想谁知道你拥有这类特质/能力/品德”等问题,找出对患病老人具有积极影响的重要他人。这一做法能够使患病老人感受到自己对他人仍然是可以具有正向影响的,从而消除他们的无能为力之感。

  第四,局外人见证。仪式对人类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局外人见证即是通过仪式感来让患病老人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该阶段通常发生在辅助治疗的后半段,可以通过赠送小卡片、分享患病心理历程等方式实现。

  第五,治疗档案。该阶段的出现一般代表叙事疗法的结束,可以通过照片、视频及语音等方式呈现。治疗档案能够让患病老人在脱离叙事疗法之后时时回顾这段经历,巩固其治疗效果。此外,经过当事人允许的档案分享也能够为其他患病老人提供生命力量。

  耄耋之年,生命之金。在生命晚期,患病老人的人生已难产生大的改变,但他们的生命经验却可以成为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叙事疗法没有像传统辅助治疗方法忽视人一生走过的历程,而是将这一历程转化为老年人自身的生命力量,以使生命绽放出夕阳智慧的光芒。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