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与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理论和革命政治理论的必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推动人类进步的科学活动和政治活动。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是马克思主义和心理学的辩证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延伸到心理学领域,为心理学研究提出了富有成效的假设,修正了其理论偏差与方法论错误。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内部发展,填充了心理学领域的学术空白,矫正了其研究取向的一些错误,解决了一些悬而未决的矛盾。反之,心理学研究也反哺了马克思主义,为丰富马克思主义贡献了特殊的理论与具体研究成果。
维果茨基是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重要先驱,发展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是他毕生的不懈追求。维果茨基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使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探索纷繁复杂的心理现象,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心理学领域,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维果茨基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的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作为其文化—历史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维果茨基比其他任何学者都更深刻、更科学地沿着马克思主义路线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他断言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是唯一科学的心理学。鲁利亚这样评论:“维果茨基为我们树立了如何掌握历史方法的榜样,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将马克思和列宁的方法论运用到具体的心理学研究中。”
维果茨基为自己设定的任务是建立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确信奠基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科学心理学能够描述和解释基于机械原理的心理学理论(如行为主义和反射学)无法解释的发展过程和关键品质。他认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第一步是建立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一般理论,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社会历史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一样,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必须创立一种“心理唯物主义”理论。维果茨基认为,追随马克思的方法去分析历史非常重要,他将历史与实验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实验—发展”方法,而这一方法的关键是历史。维果茨基认为,“只有当我们知道过程的终点、结果、方向以及发展过程的形式时才能完全理解发展的某种状态以及发展过程自身”。在个体水平上,这一过程的终点就是完整形式的成人思维。维果茨基认为,“实验—发展”方法就是将历史引入实验研究,他断言,“是发展心理学而不是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新的分析取向”。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植根于心理学,力图将心理学与宏观的文化因素联系起来,对许多心理学现象展开了复杂的文化分析,无缝连接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系统,将文化加以拓展,使之包含社会细胞和政治经济。将心理学的概念、框架等视为一种文化历史现象,成为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的连接器。
维果茨基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如何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如何评估维果茨基提出的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以及分析单元的马克思主义特征?仅仅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言语思维发展理论排列在一起对其内容加以比较是远远不够的。依据两种理论间丰富的形式平行,可以推测二者在理论建构中使用了非常相似的哲学方法。就主题选择而言,两种理论都将合作性的社会活动作为人的发展的基础,将人造物作为交换物质,马克思选择了商品,维果茨基选择了词意。就方法而言,两种理论都使用了辩证的分析与综合解释各自的研究现象,这导致他们对内部动态和发展阶段的描述形式非常近似。维果茨基应用辩证方法于儿童发展,集中体现在对历史的分析以及对构成儿童发展的对立过程的敏捷处理,诸如思维和言语、单词和意义、社会和个人、内部和外部等。维果茨基充分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模式,展开了自己的理论建构。在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发展的理论中和维果茨基关于言语思维的发展理论中,可以发现明显的相似之处。
首先,两种理论都假定,研究的现象都是由起初分离与对立的两个子系统合并为一,两个子系统相互推进发生的。对马克思来说,这两个被统一的矛盾系统是政治和经济,对维果茨基来讲,则是思维和言语。同时,两种理论都假定各自研究现象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独特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发展形式,每种形式都比之前的形式具有更复杂的品质。政治经济系统与言语思维系统发展的初始阶段都是较为简单的。对马克思来讲,政治经济系统的初始阶段是“原始”共产主义,对维果茨基来讲,言语思维系统的初始阶段是朴素的人际间言语。接着,出现了社会发展路径和个人发展路径的分化。对马克思来说,社会分裂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两个对抗性的社会阶级,财富私有化并聚集在“统治者”手中。对维果茨基来说,儿童的言语思维分化成了人际间和个人内两种对立的言语模式,理解个人化并积累在儿童发展中的大脑内。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这一分化经历了奴隶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代表了商品价值发展的最高形式。在维果茨基的理论中,言语思维的发展主要包含四个独特的发展阶段。就言语系统来说,四个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的语言学结构按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单词、短语、句子、叙述。每一个新的结构都以先前的结构为基础,并孕育其中。就思维系统来说,四个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的语义学结构按顺序排列依次是融合、复合、前概念、概念,每个结构都奠基于并包含先前的发展结构。当思维和言语在婴儿期汇聚在一起形成言语思维系统时,这两个子系统之间及时建立了对应。第一批单词的获得与融合思维联系在一起,几个月之后,婴儿获得短语结构作为参与复合思维的手段,再后来,儿童获得句子、语法,为前概念思维提供了命题基础,大约到7岁,大多数儿童获得了叙述结构,为概念思维提供了语言基础。最后,两种理论都经历了发展的个人线索和社会线索的重新整合,呈现出之前阶段所不具有的新品质。对马克思来说,这一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和高级的共产主义,阶级划分消失,政治经济发展利益为所有人共享。对维果茨基来说,这一阶段就是个体内言语和人际间言语共生互动,青年人能够与其他成年人在社会活动中顺利交流。
其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阶段的具体分析,尤其是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分析对维果茨基产生了显著影响。马克思对商业交易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分析揭示了经济价值的特征。维果茨基对交流事务中言语表达的符号属性(使用价值)和象征属性(交换价值)的分析揭示了符号价值或主观意义。对马克思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了购买者的消费需要,交换价值满足了卖方的交易需要。对维果茨基来说,言语的使用价值发起传递了谈话主题,满足了听者需要,言语的交换价值传递了说者的反映(评论)。对马克思来说,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从人(奴隶社会)到土地(封建主义)最后到金钱(资本主义)的历史变迁;对维果茨基来说,符号语言的价值形式——词意也经历了从融合思维(短语)到前概念思维(句子)再到概念思维(言语叙述)的发展过程。
最后,两种理论在最高价值形式方面具有平行性,马克思理论中的最高价值形式是金钱,维果茨基理论中的最高价值形式是内部言语。两种理论都提出了使用价值向交换价值的渐进性转化,马克思描绘了商品向金钱的转化,金钱作为一种扮演交换手段的次要角色转变为扮演交换目标的主导角色;维果茨基在言语思维中讨论了类似的转化,意义从作为交换手段的次要角色转化为作为交换目标的主导角色。在两种理论中,发展进程都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金钱和词意在各自的传播(循环)领域都发展为概括化的价值呈现。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