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粲然有心理”:《心理》创刊百年历史
2021年07月08日 09: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7月8日第2203期 作者:阎书昌

《心理》杂志创刊号封面 作者/供图

  中国心理学会前身中华心理学会的会刊《心理》杂志(英文刊名为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份心理学专业期刊。2022年1月,它将迎来创刊100周年。《心理》的发刊还得从1921年中华心理学会的创建说起。

  1921年7—8月,东南大学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共同举办暑期学校。其间,心理学课程的学员们认为心理学与教育有着重要关系,于是他们签名发起组织中华心理学会,并邀请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张耀翔、东南大学兼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陆志韦、廖世承、陈鹤琴等多位教授参加。据笔者的考证,同年8月5日,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大会堂举行中华心理学会成立大会,到会百余人。大会投票选举张耀翔为会长,下设总务股、研究股和编译股。总务股和研究股的办事处设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华心理学总会和编译股的办事处设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办公地点设在张耀翔于1920年成立的心理学实验室所在的那两间屋子。张耀翔之所以兼任编译股主任,是因为他“久有意在中国创办一心理杂志。现在正好用这学会的名义出版,也可以说是专为创办杂志而加入这会的”。由此看出张耀翔对创办中国心理学期刊的热衷程度,以及他创办期刊的念头要早于中华心理学会的创办。

  张耀翔自南京返回北平之后,一方面着手组织学会会刊编辑部,向各方心理学者约稿,一方面联系上海中华书局商谈印刷发行事宜。1921年11月21日,《北京大学日刊》刊文称“《心理》杂志不久出版,内容分概论、儿童、教育、社会、变态、研究方法、智慧测量、历史,以及其他各种心理学分类。每期约十万言,多半系国人所未闻未见”。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心理》创刊号的内容已经初步编订。后来,张耀翔曾写到“经过四个月的筹备,1922年1月,中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不,东方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在上海问世了。左(舜生)先生以快邮寄我一册,外书‘先睹为快’四个大字,你想我收到了是如何愉快”。配图中《心理》创刊号的封面原件为张耀翔先生的家藏,由其外孙周昉、周晔提供,该封面上有“C. Y. Cheng 1, 28, 1922. Peking.”字样,此系张耀翔当时的恋人程俊英的英文签名。1921年,张耀翔初识程俊英。1922年夏,程俊英大学毕业,当年秋天二人订婚。历史留白之处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1922年1月28日这一天,张耀翔收到《心理》创刊号之后,兴高采烈地跑到程俊英处,将散发着墨香的这份杂志送给自己的恋人,与她分享自己的快乐。在张耀翔的要求之下,程俊英在创刊号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间和地点,以示自己收下了这份珍贵的礼物。时年29岁,正处于恋爱中的张耀翔彼时彼刻肯定是幸福得手舞足蹈。无论是就张耀翔的个人学术生涯,还是对中国心理学界来说,《心理》杂志的问世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心理》杂志作为中华心理学会的会刊,其创刊号的“本杂志宗旨”中写道:“中华心理学会会员研究心理学是从三方面进行:一,昌明国内旧有的材料;二,考察国外新有的材料;三,根据这两种材料来发明自己的理论和实验。办这个杂志,是要报告他们三方面研究的结果给大家和后世看。”这几句简单的话却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首先,“国内旧有的资料”是指要阐发中国文化中具有心理学意义和价值的文化资源,这是一种心理学上的文化自信。其次,“考察国外新有的材料”一句中“考察”一词隐喻性地指出我们中国人的研究不能成为西方心理学的注解和附庸,而是应该将国外最新研究视为“他山之石”。至于“可以攻玉”则是第三点所表达的,即“根据这两种材料来发明自己的理论和实验”。发展出中国人自己的理论和实验是中国心理学的终极目标。该宗旨中“给大家和后世看”一语表明当时的心理学学人们自信可以将自己的研究定位在这个高度上,无愧于时代的使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也能够为后世提供参考和启发。

  《心理》杂志最初是靠中华心理学会会员会费来维持出版,但是因为会员四处分散,会费不易收齐,不足的部分由张耀翔个人予以补充。《心理》出版了4卷,总共14号,即1922年1月出版第1卷第1号,1927年7月出版第4卷第2号之后停刊。实际上最后这一号当年1月就交给中华书局,半年后才得以印刷出版。张耀翔在当时万分艰难的时局之下,苦苦支撑着《心理》杂志,但终因一己之力难敌外在时局的压力,《心理》杂志不得不停刊。《心理》杂志共发表论文163篇,2000余页,计140万字,其中原创性质的文章至少50篇,当时国内十之八九的心理学教授都曾在《心理》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可以说,这份杂志凝聚了当时国内整个心理学界的力量。

  亚洲第一份心理学专业期刊在中国的诞生,反映出我国第一代心理学学者较早地形成了心理学的专业团体意识,有了一支心理学研究的专业队伍,并拥有了相对扎实的学术研究成果。《心理》杂志问世之后,引起了日本学界的关注,各教育机关、学者纷纷来函要求交换或订购,多种日本杂志也专为《心理》杂志做了相关介绍。日本首个心理学专业期刊于1923年1月创刊,比《心理》杂志创刊整整晚了一年。1927年,周先庚在《美国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America Psychology)上刊发《1922年以来中国心理学旨趣的趋势》(Trend in Chinese psychological interests since 1922)一文,向西方心理学界介绍了刊发在《心理》杂志上分为21类的110篇文章。这也是中国心理学界研究成果第一次整体性地展示给西方心理学界。1932年,张耀翔从《心理》杂志中选出比较精华的50篇文章,汇编成《心理杂志选存》(上、下)由中华书局刊行于世。《心理》杂志宗旨中所提到的“给大家和后世看”的目标都实现了。

  回眸《心理》杂志的历史,是为了从中汲取先辈们的智慧和力量,并为未来提供启发。

  第一,立足中国文化和社会,面向实践。《心理》杂志发刊之初就“抱定广播此最新科学与国人之宗旨……内容及形式则尽量中国化”,因此它在引介西方心理学的同时,致力于开展中国心理学的开拓性工作。如阐发古代哲人心理学思想的价值、透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诗词)阐发其中蕴含的心理学现象、透过当时社会生活阐发其中所蕴含的心理学现象和规律,对当时中国教育、商业、舆论心理、职业等方面的心理均有涉猎。尽管囿于时代的限制,有些研究缺乏科学性,但是这种面向中国社会生活的目标导向是值得铭记的。

  第二,构建作者、编者、读者三位一体的中国心理学学术共同体。《心理》杂志设置“中国学者心理学之研究”专栏,摘编了当时重要杂志上的心理学文章。这在中国近代期刊发展史上开创了文献索引的先河,梁启超对此评价甚高。另外还设置了“读者论坛”专栏用以发表读者们对心理学问题的见解。学术共同体对于处于创建之初的中国心理学这门新学科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心理》杂志在当时的确起到了这样的作用。1932年张耀翔在编辑《心理杂志选存》时已经看到了心理学在国内的兴盛之势,称这“虽非本志独造之影响,然本志最初希望,无论如何终算达到一部”。

  1927年《心理》停刊,时隔10年之后,1936年9月《中国心理学报》创刊,1937年6月它又被迫停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心理学报》于1956年11月创刊,1966年5月停刊,1979年6月复刊发行至今。作为中国心理学会的会刊,从《心理》到《中国心理学报》,再到《心理学报》,它们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命运。但是,在过去这一百年的历程中,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承担着发表中国心理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的重任。展望未来,以专业期刊,乃至中国大地为载体的中国心理学将与时俱进,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地履行自己的使命,此正可谓“粲然有心理”(陶渊明)。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