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当今所用,为后世续航
——曾繁仁教授印象
2020年05月20日 03: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20日第1929期 作者:魏丽娜 傅守祥

  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其生命与成长的标点。2020年,是山东大学老校长曾繁仁教授从教66周年。近期,《曾繁仁文集》正式出版。



  翻阅厚重的《曾繁仁文集》,不由感叹曾教授在中国文学学科上的探索与突破,特别是把“文艺美学”和“文艺学”两个学科做实做大,可谓泽被学林;同时,更感叹其在跨界的“美育”和“生态美学”两个学科上的开疆拓土和勇攀高峰。如果说在“文艺美学”和“文艺学”两个学科上,曾教授是继往开来、勇于担纲,那么,在“美育”和“生态美学”两个学科上,他则是高瞻远瞩、敢为人先。

  早在21世纪初,曾教授便从多学科视野出发,密切关注国际上新兴的环境美学、文明类型等研究领域。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深入思考,他从跨学科维度,结合中国学术话语创新实践的大环境,完整地提出了“生态美学”的学科边界、学术内涵、话语体系,同时,从学术实践角度连续发起、主持召开了“生态美学”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因为有其学术研究的奠基和引领,山东大学在生态美学、审美教育、文艺美学、西方美学、文艺学研究等方面成绩突出。

  具体来说,作为国内生态美学的主要倡导者,最近20年间,曾教授在生态美学研究方面做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从2001年开始进行当代生态美学研究,紧密结合中国的经验,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理论。他先后在报刊发表有关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体系。从2007年开始,他正式为研究生开设“生态美学研究”课程,并以《生态美学导论》为书名在商务印书馆出版。2016年,以他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生态美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获得立项。

  曾教授从1981年便开始进行审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先后出版专著《美育十讲》《走向21世纪的审美教育》《现代美育理论》等,主编《中外美育思想家评传》,并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现当代中西艺术教育比较研究”;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在审美教育的性质、作用、地位与内涵等诸多领域有所创新。他长期担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和高校组组长,并作为课题组组长主持起草了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类课程指导方案》,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

  曾繁仁教授在担任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期间,自2001年以来,开展了系列文艺美学的学术活动,使该中心成为21世纪国内文艺美学研究的重要阵地。他还主持召开了多次全国性的文艺美学学术会议,发表《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产生及其发展》《试论文艺美学学科建设》等论文;他主持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文艺美学教程》的编写工作,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10月出版。他在《试论当代美学、文艺学的人文学科回归问题》一文中针对长期以来将美学与文艺学混同于一般社会科学从而模糊其性质的问题,提出应该回归美学与文艺学的人文学科性质。

  40多年来,曾繁仁教授一直承担着西方美学与文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1982年开始开设“西方美学”课程至今,他先后出版《西方美学简论》《西方美学论纲》《西方美学范畴研究》等专著,主编《西方现代美学思潮》,参编胡经之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西方文艺理论教程》,发表相关论文20多篇。在古希腊美学、德国古典美学特别是康德美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近年来,他又结合新的国际形势致力于西方环境美学与文学生态批评研究,发表多篇相关文章。2009年10月,他作为第一首席专家所申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西方文学理论》项目获得立项。

  在学生培养上,曾教授是一位“仁义”的长者,是一位“善解”的友人,他以和蔼宽容的方式言传身教,又善于鼓励引导。贺立华教授曾用“仁者爱人”作为标题,撰文概括曾教授的育人理念和处世准则,可谓准确而简明。回顾和总结在山东大学从事教学研究的66年历程,曾教授经常挂在嘴边的是“感恩”:感恩山东大学培养了他,感恩山东大学给他提供这么好的成长环境和治学条件,感恩学生们的勤奋和体贴,感恩学界同仁的宽容与扶助。

  曾教授认为,治学是学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是其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会伴随一生,因而他总是以严谨的态度和满怀的热情对待学术研究。这种将治学作为一种生存状态的学术态度,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对其学术研究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学术研究中,他秉持“求实创新”的四字箴言:求实首先要做到问题的求实,注重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同时,求实还要做到“不能掠人之美”,这关乎治学之人的基本道德品质。而创新,他以陈寅恪和高亨等学术大家为榜样,不断开拓自己学术研究的思路。实际上,“勤奋、勤奋,再勤奋”是其治学生涯中始终秉持的基本态度。简言之,在学术研究中,他治学严谨、兢兢业业,又敢于担当负责、勇于批判创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教授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山东大学的基层行政管理工作上,任劳任怨且无怨无悔,亲眼见证了山东大学在新时期的成长与艰辛。世纪之交,面对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巨大压力,主政山东大学的他心怀远虑、沉稳应变,披荆斩棘地为山东大学的继往开来、持续领先积蓄能量、谋篇布局。同时,他又不计名位,在山东大学百年校庆前,不到60岁就从校长位置上卸任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校庆之前的两年间,正是这位校长兢兢业业、四处奔波、多方筹措,才为合校和校庆筹备了充足的资金,为他的继任者做好了铺设;很多人也可能不知道,这位在校长位置上日理万机、尽心尽责的学者,一直没有放弃学术研究,一直致力于生态美学的相关研究。

  做学问最终是做人。《红楼梦》第五回中提到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曾教授的修为可以用这副对联概括。他既是一位宽严相济的领路人和当家人,又是一位典型的“为当今所用,为后世续航”的仁者和师者。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