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岁末年尾的节点,面对光阴的交替与更迭、秋收冬藏的深邃与沉静,我们再一次拾取过往深沉的记忆,缅怀这一年溘然长逝的学人。他们的离去是学界的损失,但逝者已矣,其志永光!逝者虽远行,其言亦永驻!
贾熟村(史学家)
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930年7月生,河南偃师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近代政治史。著有《太平天国运动史》(合著)、《太平天国时期的地主阶级》《北洋军阀时期的交通系》《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合著)、《中国通史》(合著)等。
张玉书(翻译家)
1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1934年4月生,上海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德语文学教学与研究,著有《海涅·席勒·茨威格》《茨威格评传》。主编《海涅文集》《斯·茨威格文集》。译著茨威格小说《心灵的焦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资深翻译家”称号。
马泉山(经济学家)
1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1935年4月生,河南禹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工业经济理论与发展史。著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简论》(合著)及《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论文)、《改革企业低工资、多就业的劳动制度,走集约化经营道路,提高出口企业竞争力》等多篇论文。
张海涛(史学家)
1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1927年9月生,湖北汉川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新华社联合国分社首任社长。学术专长为美国当代史。著有《亲历与求索》《美国走马观花记》《我说美国》《尼克松在白宫——祸起萧墙》《何处是“美利坚帝国”的边界——1946年以来美国对华战略策略史》《三说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危机》《论美国“赌博资本主义”》等。
诸葛计(方志学家、史学家)
1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1939年10月生,广西临桂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编审。长期从事中国地方志研究。著有《唐末农民战争战略初探》《南唐先主李升年谱》《中国方志五十年史事录(1949—2000)》《中国方志两千年通鉴》《稀见著录方志过眼录》。
郭健(翻译家)
2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1927年8月生,山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译审。主要从事英语编译工作。先后参加了《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等世界名著的翻译和校订工作。
史松(史学家)
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930年12月生,湖北武汉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清前期历史研究。参加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清史编纂工作,参与编写《清史年表》。著有《雍正研究》等,主编《清史编年》(雍正朝卷)等,发表《雍正研究论纲》《康熙朝皇位继承斗争和雍正继位》《年羹尧之死》等论文。
何秉松(法学家)
2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932年1月生,广西桂平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从事刑事法律研究与立法工作,著有《犯罪构成系统论》《何秉松刑法学文集》《人权防卫论——对传统刑法理论的反思与超越》等,主编《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刑法教科书》等。
司马云杰(社会学家)
2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1939年11月生,河南清丰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文化社会学及文化哲学研究,著有《大道运行论》《绵延论》《盛衰论》《心性灵明论》《文化价值论》《文化悖论》《价值实现论》等。
安作璋(史学家)
2月20日在山东逝世,享年93岁。
1927年生,山东曹县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史、山东地方史、齐鲁文化史、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汉史初探》《两汉与西汉关系史》《班固评传》《秦汉官制史稿》(合著)等,主编《刘邦评传》《中国运河文化史》《山东通史》《中国史简编》《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等。
蔡厚示(文艺理论家)
2月22日在福州逝世,享年92岁
1928年5月生,江西南昌人,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研究,著有《文艺学引论》(上册)、《诗词拾翠》(一、二集)、《李璟李煜词赏析集》《独柳居诗词稿》《唐宋词鉴赏举隅》等。
李学勤(史学家)
2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933年3月生,北京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出土文献研究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等领域均有卓越建树。著有《殷代地理简论》《新出青铜器研究》《缀古集》《张家山汉墓竹简》《中国古代文明十讲》《文物中的古文明》《通向文明之路》等。
冯兰瑞(经济学家)
2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1920年8月生,贵州贵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著有《劳动报酬与劳动就业》《中国城镇就业与工资1977—1980》《劳动力流动及其调节机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比较研究》《论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重构》《中国第三次事业高峰的情况及对策》等。
杨耐思(语言学家)
3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1927年10月生,湖南临湘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在音韵学、文字改革、语言应用、湘方言、普通话语音规范等多个研究领域作出重要贡献。著有《中原音韵音系》《近代汉语音论》等。重要论文有《近代汉语语音史的分期》《八思巴字汉语声类考》《八思巴字汉语音系拟测》《元代汉语的浊声母》等。
田本相(戏剧史专家)
3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932年生,天津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研究员。学术研究横跨多个领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戏剧学、影视文学诸方面成绩卓著,尤其在话剧史研究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著有《曹禺剧作论》《郭沫若史剧论》(合著)、《曹禺传》《电视文化学》,参与编写教材《文学评论的写作》,主编九卷本《中国话剧艺术史》。
刘炼(中共党史专家)
3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1925年7月生,上海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在中国近现代史政治人物、中国共产党党史等研究领域有卓越建树。晚年主要专注于何干之著作文稿的整理和出版工作,陆续完成《中国现代革命史》(何干之主编)、《何干之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并撰写了回忆录《风雨伴君行——我与何干之的二十年》。
朱德生(哲学家)
3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931年3月生,江苏武进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实践、异化和人性》《燕园沉思》《形上之思》等。
李学昆(哲学家)
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926年10月生,河北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原总编辑、编审。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认识论的研究尤深。主持编辑《中国社会科学》期间,具有开拓精神,在运用刊物扶持薄弱学科、培养研究人才等方面成绩显著。
郭吴新(经济学家)
3月26日在武汉逝世,享年93岁
1927年2月生,湖北浠水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世界经济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世界经济理论、世界经济史方面造诣深厚。撰写及主编《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与中国》《世界经济》《外国经济史》《世界经济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简史》《郭吴新选集》等。
张问敏(经济学家)
3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1937年7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审。长期担任我国经济理论界著名刊物《经济研究》的编辑,同时还主编出版《中国经济大论战》《经济研究资料》等多种丛书,其论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概述》获1994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王以真(法学家)
4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930年8月生,上海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诉讼法专业创立人之一,新中国诉讼法学的先行者和奠基人。
叶小燕(考古学家)
4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933年12月生,浙江温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战国秦汉时期考古学研究。著有《满城汉墓发掘报告》(合著)、《陕县东周秦汉墓》(主编)、《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长城史话》等。
何倩(国际关系专家)
4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1924年9月生,辽宁锦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日本问题》杂志原副主编。长期从事日本政治问题研究,著有《日本政治概况》《战后日本政治》及《试论日本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日本的政党制度与政党政治》《中日关系与亚洲安全》等论文。
黄展岳(考古学家)
4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926年8月生,福建南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学,曾多次参加或主持洛阳、黄河水库、西安、昆明、广州等地的田野考古工作。著有《先秦两汉考古与文化》《西汉礼制建筑遗址》《古代人牲人殉通论》《先秦两汉考古论丛》《考古纪元:万物的来历》及《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合著)、《西汉南越王墓》(合著)等。
胡培兆(经济学家)
4月26日在厦门逝世,享年83岁
1936年11月生,浙江永康人,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经济学院原院长、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创设性地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理论贡献。著有《马克思与〈资本论〉》《〈资本论〉研究之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有效供给论》等。曾获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张树栋(史学家)
4月3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7岁
1932年10月生,陕西勉县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学的教学和研究,着重研究世界古代史、妇女历史地位演化史。著有《苏格拉底》《性沟分析》《妇女地位演化史》及论文《略论苏格拉底之死》《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历史考察》等,合编《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等。
杨升南(史学家)
5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1938年2月生,四川平昌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先秦史及甲骨文、古文字研究。著有《商代经济史》《春秋战国政治制度史》及合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通史》(先秦卷)、《商代经济与科技》《远古中华》等。
刘厚生(戏剧理论家)
5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1921年1月生,江苏镇江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1944年开始发表作品,196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刘厚生戏曲长短文》《话剧情缘》《戏边散札》《剧苑情缘》《我的心啊在戏曲》等。曾获白玉兰“特殊贡献奖”。
毛宗武(语言学家)
5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926年12月生,广西永福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参加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队,普查苗族、瑶族和畲族语言,著有《瑶族勉语方言研究》及合著《瑶族语言简志》《苗瑶语古音构拟》《巴哼语研究》《炯奈语研究》《优诺语研究》等。
曹德谦(国际关系专家)
6月1日在美国逝世,享年96岁
1923年1月生,上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美国历史及相关政治人物研究,著有《美国演义》《美国通史演义》《美国的108》《美利坚风云人物》等,译有《美苏外交秘录》《美国共产党史》等。
徐大同(政治学家)
6月9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1岁
1928年9月生,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1982年春受教育部委托举办全国“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师进修班”,培养了该学科第一批专业师资,在中西政治思想史研究方面贡献卓著。著有《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20世纪西方政治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中外政治思想史》等。
郝运(翻译家)
6月1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1925年生,河北大城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法国文学翻译,译有《红与黑》《巴拿马修道院》《黑郁金香》《都德小说选》及合译《三个火枪手》《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等法国文学名著。曾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及“中国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苏惠渔(法学家)
6月1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5岁
1934年10月生,江苏苏州人,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长期从事刑法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世纪80年代首次全面系统分析论证我国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并开创性地提出利用人工智能对量刑的研究。代表作有《刑法概论》《量刑与电脑》《经济犯罪论》《量刑方法研究专论》等。曾获“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荣誉称号。
徐中玉(文艺理论家、教育家)
6月25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5岁
1915年2月生,江苏江阴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及教学、教材编著及期刊编辑工作。主编新中国第一本《大学语文》教材,对新时期以来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作出卓越贡献。主要著作有《论苏轼的创作经验》《关于鲁迅的小说、杂文及其他》《鲁迅遗产探索》《现代意识与文化传统》《激流中的探索》等。
童道明(翻译家、戏剧评论家)
6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1937年8月生,江苏江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俄罗斯文学和戏剧研究及戏剧批评,被誉为“中国最懂契诃夫的人”。主编《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戏剧卷》《世界经典戏剧全集》《百年契诃夫》,译有《梅耶荷德谈话录》《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著有《戏剧笔记》《惜别樱桃园》《俄罗斯回声》《阅读俄罗斯》等。
王贵宸(经济学家)
6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929年10月生,吉林四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农业经济、农村发展研究,是我国改革开放早期农村改革的重要理论家和推动者。著有《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新论》《中国农村现代化与农民》《中国农村合作经济史》《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发展》(合著)等。
张文峰(国际关系专家)
7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1935年7月生,河北临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拉美国际关系研究,主要代表作有《战后拉丁美洲政治》(合著)、《拉丁美洲历史词典》(合著)。主编《毒品问题与国际社会》《当代世界毒品大战》《战后拉美国际关系》等。
王家福(法学家)
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931年2月生,四川南充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原所长。长期致力于民法学、法治、人权理论研究。著有《物权法中海域物权的立法安排》及合著《经济建设中的法律问题》《中国专利法》等,主编《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法律制度研究》《经济法》等。曾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改革先锋”及“全国资深法学家”等荣誉称号。
余敦康(哲学家)
7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930年5月生,湖北汉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化史、哲学史与思想史研究。著有《何晏王弼玄学新探》《易学今昔》《内圣与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现代诠释》《中国哲学论集》《中国哲学发展史》(合著)等,主编《易学与管理》《周易管理学》等。
王理嘉(语言学家)
7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931年生,上海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从事语言学研究和教学,在汉语语音学和音系学研究中卓有建树。著有《粤港人学习普通话读本》《音系学基础》《北京语音实验录》等。
宋继善(经济学家)
7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931年7月生,浙江平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林业经济研究。著有《中国林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及《发展多种林业经济形式》《我国木材市场价格》《林业体制改革若干问题》《集体林业的经营形式和生产责任制》等论文。
徐连达(史学家)
7月3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8岁
1931年8月生,浙江临海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隋唐史研究。著有《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唐朝文化史》《帝国宫廷的深处:解读中国古代皇帝制度》《中国官制大辞典》《徐连达评说中国历史的205个细节》《中国皇帝制度》(合著)等。
秦珪(新闻教育家)
8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1928年3月生,山西徐沟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原副院长、教授。新中国新闻评论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创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与新闻评论教学研究主要奠基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推动者。长期从事新闻评论教学研究,著有《新闻评论学教程》,主编《新闻评论写作》等。
毕淑芝(教育学家)
8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929年11月生,河北乐亭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一生致力于哲学、比较教育特别是苏俄教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是我国苏俄教育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先后参与编著《当代外国教育思想研究》《当代苏联教育家的新思想》《当今世界教育思潮》《比较成人教育》等,译有《学前教育学》《育人三部曲》等。
高恒(法学家)
8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930年1月生,湖北老河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秦汉法律史和法律文献整理研究,为推动法律史学术交流、繁荣法律史研究作出贡献。参加《中国法律思想通史》多卷本撰写工作,担任常务编委、汉代卷副主编。著有《秦汉法制论考》《秦汉简牍中法制文书辑考》《中国古代法制论考》等。
钱逊(文史专家)
8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933年10月生,江苏无锡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思想文化研究所原所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原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等领域的研究,著有《论语浅解》《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推陈出新——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发展》等。
包忠文(文艺理论家)
8月29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7岁
1932年11月生,浙江东阳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艺学、现当代文艺思潮和鲁迅研究工作,著有《鲁迅的思想和艺术新论》《艺术与人学》《文学初步》(合著)等,主编《现代文学观念发展史》《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等,获“中国改革开放文艺终身成就奖”。
杨怀中(民族史专家)
8月29日逝世,享年85岁
1934年生,甘肃靖远人。宁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宁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回族研究》原主编。他追随恩师白寿彝,长期从事回族历史文化的整理研究工作,可谓当代回族研究的承前启后者。著有《回族史论稿》,主编《回族史散论》《回族经济研究》等。2009年,获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颁发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届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樊亢(经济史学家)
9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1924年5月生,河南卫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曾领导建立世界经济史研究室并任研究室主任,是我国外国经济史学科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主编《外国经济史(近代现代)》《资本主义兴衰史》《世界经济史》《经济大辞典·外国经济史卷》,发表论文《谈谈八十年代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中国对外贸易:开放、调整、改革》(英文)等。
章志光(心理学家)
10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926年2月生,浙江温州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原副会长。他是我国当代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开设社会心理学课程并致力于社会心理学学科建设者之一。著有《章志光心理学文选》,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编委及《教育卷》教育心理分册副主编,荣获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华人心理学家大会“终身成就奖”。
叶乃方(外国文学专家)
10月11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3岁
1926年12月生,浙江吴兴人,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教授,长期从事俄国作家研究。与人合编《屠格涅夫研究》《比较文学论文集》,著有《屠格涅夫作品的思想性》(合写)、《屠格涅夫的现实主义观点》《卓越的文学批评家屠格涅夫》《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的坎坷的友谊之路》《契诃夫戏剧中的“潜流”》等文,撰写《俄国文学批评史》部分章节。
孔繁(哲学史家)
10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930年6月生,山东东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原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工作,著有《魏晋玄学和文学》《魏晋玄谈》《荀子评传》《孔繁哲学文集》等,合著《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发展史》等。
马秀卿(国际关系专家)
10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1937年5月生,广东潮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中东问题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术专长为中东经济。著有《马秀卿集》,主编《石油·发展·挑战: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东经济》,撰写《试论中东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海湾产油国的石油跨国经营》《中国的石油进口需求和同阿拉伯国家石油合作的发展》等文章。
潘汉典(法学家)
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1920年12月生,广东汕头人,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创建人、原所长,当代中国比较法学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比较法学研究及法学翻译工作,著有《潘汉典法学文集》,翻译《君主论》《权利斗争论》,与人合译《比较法总论》《马基雅维利全集》,曾任《元照英美法词典》总审订。2012年获中国翻译家协会授予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侯鸿勋(哲学家)
10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930年11月生,广东梅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研究,撰写和翻译了孟德斯鸠、赫尔德、康德、黑格尔等外国哲学家的评传。著有《孟德斯鸠及其启蒙思想》《〈论法的精神〉导读》《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等,合译《德国古典哲学新论》,合作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传略》。
张正钊(法学家)
10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930年生,江西上饶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行政法学科奠基人,在苏联东欧国家宪法、中国行政法、比较行政法、部门行政法、人权理论研究等领域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外国行政法概论》等教材,主编《国家赔偿制度研究》,合作主编《人权思想与人权立法》《中外许可证制度的理论与实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实务全书》《比较行政法》《部门行政法研究》。
杨荆楚(民族学家)
10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1938年6月生,湖南衡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民族理论和民族经济研究,主编《毛泽东民族理论研究》《东北渔猎民族现代化道路探索》,合编《中国近现代民族史》,撰写《汉民族成为世界第一大民族浅析》《试论改革开放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云南沙甸民族宗教问题调查报告》等论文和报告。
胡昭曦(史学家)
11月3日在成都逝世,享年87岁
1933年2月生,四川自贡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原副会长。长期活跃于宋史和地方史研究领域,是巴蜀历史文化研究的推动者和践行者。著有《宋蒙(元)关系史》(主编)、《宋代蜀学论集》《胡昭曦宋史论集》《王小波李顺起义》《四川古史考察札记》(编著)等。
王海棻(语言学家)
11月4日在美国逝世,享年82岁
1937年8月生,河南郑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古汉语语法研究,著有《马氏文通与中国语法学》《古代疑问词语用法词典》《记时词典》,合编《马氏文通读本》《古汉语虚词词典》等。参与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修订工作。这些著作推动了古代汉语语法的深入研究,在语言学界享有盛誉。
张恩和(现代文学研究家)
11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936年3月生,江西南昌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鲁迅生平及旧体诗研究方面建树颇多。著有《郭小川评传》《鲁迅与许广平》《鲁迅与郭沫若比较论》《郁达夫研究综论》(编著)、《鲁迅旧诗集解》《风雨情囚——郁达夫的女性世界》(合著)等。
张杰夫(史学家)
11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1938年6月生,江苏沛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原清史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清史研究,曾参加国家重点项目《清代全史》《清代人物传稿》(主编之一)等书的撰写,发表《论改土归流的进步作用》《关于雍正西南改土归流的几个问题》《关于雍正另辟西陵原因的思考》《论海瑞的社会政治思想》(合著)等文章。
洪惠如(经济学家)
11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1924年2月生,浙江瑞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主任,著有《2000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测》《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战略》(合著)等,撰写《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战略的初步研究》(合写)、《什么是“产业政策”?》等文章。参与撰写的《中国工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获第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著作奖。
洪肇龙(国际共运史专家)
11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932年5月生,云南昆明人,中国人民大学原国际政治系教授、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原副秘书长。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教学研究工作,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早期史特别是第一国际史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参与编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本》《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一、二版)等。
蔡少卿(史学家)
11月3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6岁
1933年8月生,江苏张家港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会党史研究会原会长,中国社会史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社会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著有《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国秘密社会》《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等,主持编译《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主编《中国社会史丛书》《中国秘密社会丛书》,主持标点注释《薛福成日记》等。
刘纲纪(美学家)
12月1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1933年1月生,贵州普定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实践美学及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国美学史、中国书画史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在诸多学术领域作出卓越贡献,并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美学思想体系,著有《书法美学简论》《美学对话》《美学与哲学》《艺术哲学》《中国美学史》(第一、二卷主编之一)、《〈周易〉美学》等。
卫兴华(经济学家)
12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1925年10月生,山西五台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长期从事《资本论》研究,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作出重要贡献,著有《理论是非辨析》《经济运行机制概论》(合著)等,主编的教材《政治经济学原理》影响很大。曾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与“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并获第一、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奖。
吴开晋(文学评论家)
12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934年11月生,山东阳信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新诗研究,著有《现代诗歌名篇选读》《现代诗歌艺术与欣赏》《当代新诗论》《新诗的裂变与聚变》等,主编《中国当代文坛群星》《新时期诗潮论》《三千年诗话》等,诗作《土地的记忆》获以色列米瑞姆·林德勃哥诗歌和平奖。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