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美学”:中国美学研究的新增长点
2021年12月06日 09: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2月6日第2302期 作者:谭玉龙

  据史籍记载,我国古代就有简牍文献出土,如汉武帝末年发现的孔壁中书(《汉书·艺文志》)、晋武帝太康二年出土的汲冢竹书(《晋书·束皙传》)。但是,对简帛文献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科学发掘则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的。虽然当时的简帛发掘工作主要由外国探险家、考古学家完成,出土的简帛文献大多被偷运到国外,但这也带动了我国的简帛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银雀山汉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定州汉墓竹简等文献的出土,我国简帛研究形成了一个小高潮。90年代以来,郭店楚简、上博简、清华简、岳麓简、北大简、海昏侯汉墓竹简等相继问世,大量简帛佚籍重见天日,促成了一门崭新的学问——“简帛学”——的最终形成,并随之成为国际“显学”。迄今为止,我国17个省区出土了简牍30多万枚、帛书几十种,这为“简帛美学”的提出、建构与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简帛美学”是简帛学与美学的交叉融合,它既是简帛学的分支,又是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方向。对简帛学来说,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作为文献载体的简帛实物的研究,二是对简帛所承载的文字、思想的研究。前者包含简帛的使用源流、制作工艺、形态质地等内容,后者主要涉及简帛上的文字(包括书法)、文献及其反映出的学术思想等内容。“简帛美学”属于后者,是对简帛文献承载或反映出的学术思想的研究。

  就中国美学而言,其研究分为美学思想研究、审美文化研究和审美意识研究。美学思想研究是对审美活动的理性思考与理论概括,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简帛美学”属于美学思想研究,只不过它聚焦的是出土简帛文献而非传世文献。基于此,“简帛美学”的研究对象为出土简帛文献承载或反映出的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属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研究,涉及中国古人的审美标准、审美情感、审美心胸、审美理想及文学艺术的本质、功能等内容。

  如前文所述,我国自古就有不少简帛文献出土,但流传至今的古代出土文献,如《穆天子传》《竹书纪年》,早已不是简帛文献的实物与原本,而是经过历代学者考证与整理的文本。因此,古代出土的简帛文献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来说就等同于传世文献,而“简帛美学”的研究范围自然应当锁定为20世纪以来出土的和将要出土的简帛文献。但是,“简帛美学”的研究范围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动态开放的。凡是有美学性质的简帛文献出土,都可纳入“简帛美学”的研究范围。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深入,凡是被证伪的简帛文献也应从中剔除。

  此外,我们提出的“简帛美学”,其实质应为“中国简帛美学”。国外也有简帛文献或类似简帛的文献出土,但它们已超出了“简帛美学”的研究范围,因为“简帛美学”的“简帛”特指我国境内发现和出土的简帛文献。

  “简帛美学”是对出土简帛文献美学思想的研究,建构“简帛美学”并不是否定与之相对的传世文献美学思想研究,因为两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出土简帛文献是佚籍,如《五行》《孔子诗论》《太一生水》《黄帝四经》,那么,“简帛美学”对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就具有补充甚至填补空白的作用。如果对于一篇出土简帛文献来说,存在着与之相同或相近的传世文献,但关键字句及其反映出的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差异,如简帛《老子》与传世本《老子》、楚简《缁衣》与《礼记·缁衣》,那么,“简帛美学”的研究就可促使我们对某一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进行重新思考与梳理。当出土简帛文献与传世文献在思想观念上并无本质差异时,“简帛美学”研究则可通过出土文献为某些曾被认为是伪书的典籍“证真”,如《文子》《孙膑兵法》,并将它们放入应属的时代加以研究,揭示其美学思想,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

  “简帛美学”具有交叉性、开放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一方面,我们需要运用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文字学等方法,确定文献的下葬、抄写和成书年代,整理与释读文献,把握文献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我们应立足美学,兼采哲学、宗教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对简帛文献进行美学研究,并结合传世文献,全方位探析其美学思想。此外,还应吸收、借鉴西方美学和海外汉学的研究成果,在全球视野下揭示中国简帛美学的价值与意义。

  “简帛美学”是简帛学的一个分支,它与简帛文献学、简帛文字学、简帛文学、简帛医学、简帛兵学、简帛神话学等,共同推动着简帛学的发展与成熟,深化简帛学的研究。同时,“简帛美学”还是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方向,不仅可为我们展现被历史长期埋没的一些美学思想,如上博简《孔子诗论》中的美学思想,还可促使我们对早期中国美学思想史进行重新梳理与勾勒。例如,楚简《性自命出》就勾连起孔子美学与孟子美学,使孔子美学到孟子、荀子美学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明了,填补了孔子美学和孟子美学之间的一些空白,突破了以往的研究局限。

  朱光潜在《整理我们的美学遗产,应该做些什么?》一文中说:“在发扬我们已有的美学传统方面,首先要做的是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叶朗在《中国历代美学文库》“前言”中也说:“从目前中国美学研究的情况看,大量的中国美学原始资料还处在尘封之中,没有被利用。要有效利用这些资料,首先是要发掘。”可见,中国美学文献资料的发掘与整理是中国美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是其进一步发展的保障。而中国美学文献资料的发掘与整理不能仅局限于传世文献,还应注重不断涌现的出土文献。对具有美学性质的出土简帛文献的发掘、整理及研究应成为中国美学研究的一部分,并与传世文献美学研究相结合,共同推进中国美学的学科建设,促进中国美学新增长点的萌发。

  基于此,面对不断涌现的出土简帛文献,开展中国简帛美学这一简帛学和中国美学新方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对出土简帛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及研究,并与传世文献的美学研究相结合,将极大促进中国美学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育精神及中华文化精神的弘扬提供珍贵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原初话语。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甲金简帛中的美学思想研究”(21CZX06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