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社会史角度看古代文学发展
——以明清之际的商丘文学为例
2020年08月03日 08: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3日第1980期 作者:余福海

  基于区域社会史的分析视角,探讨一个区域文学现象如何成为全国性的文学景观,是一种创新的研究进路。明清之际,河南商丘常受黄河泛滥之苦,地瘠民贫,文事却异常繁盛,涌现出侯方域、刘伯愚、宋荦等一批文学宗匠。这种文学奇景,唯有放诸区域历史的演变脉络中,方可得到全面而深入的阐释。

  登科免役孕育文坛盛事

  区域文学的发展须有合适的社会土壤。在古代社会,文学兴盛之地往往就是科举发达之地。在明代,商丘有两套行政系统。一是州县系统的河南省归德州(后升为府),二是卫所系统的南直隶归德卫,各辖官署、土地、人口,互不统属。归德卫行政级别远高于归德州,官兵因军功在明初受封大量田地,赋税亦较轻,其家族得以长期掌控商丘社会。但是,这种社会结构在嘉靖年间戛然而止。嘉靖二十四年(1545)归德州升为府之后,进士出身的知府凌驾于归德卫官之上。

  侯方域《赠季弟序》称,“士非登甲科不贵”。从另一角度来说,登科之后,亦可免徭役之苦。于是,嘉靖中叶之后,在家族的财力和社会资本支持下,卫所子弟开始致力科场,并成为其中翘楚。据康熙本《商丘县志》载,卫所子弟刘格“家饶于财,郡西南有田十万亩”,他“从南仪部黄汝亨、马元调辈学”,还延请浙江八股名师、解元宋凤翔至家中教其子刘伯愚、外甥吴伯裔等。侯方域从曾祖亦劝子侄致力于学,诲其“吾戍籍也,尔不力于学,将为伍卒矣”。嘉靖末年,归德有8人中进士,其中,李嵩、朱家相、黄钧、沈鲤均为归德卫籍。万历中叶,侯方域从祖侯执躬、祖父侯执蒲相继中进士。万历末年,侯方域父侯恂、叔父侯恪亦中进士。

  有学者统计,明末商丘的科考成绩居于河南之首,至万历初年,商丘“郡中士大夫岂下千人”。崇尚科举的社会风气塑造了沈鲤、宋纁等文学宗匠朴实典雅的文风。沈鲤之文通达爽畅,一洗时文险僻虚浮之弊。其奏疏《请建储第二疏》《请罢矿税疏》等篇引六经立论,言辞刿切,酣畅淋漓;其散文《自适园记》《放鹤记》《亦玉堂记》等篇循循善诱,含蓄蕴藉,在幽微之处体现出清新脱俗的人生情趣。宋纁擅文之外亦有诗名,其诗《田园雅兴》有句:“鸡犬吠新巷,牛羊卧浅沙”(王增文等《商丘文学通史》),一幅恬淡闲雅的田园休憩图跃然纸上。

  官场支持提高文学声望

  在古代社会,文人往往为官,其文学声望在很大程度上系于官场成败得失。明末商丘文学能产生全国性影响,原因之一就是商丘文人有官场支持。侯方域叔父侯恪、座师宋权,均出仕为官。侯恪之诗“虽原本杜甫,而一归于储光羲、刘脊虚、陈子昂之意”,其诗《督亢怀古》通过凭吊古燕国督亢遗址,怀念荆轲刺秦的侠烈,抒发怀古之幽情。宋权之诗以杜甫为宗,其诗《人日大风歌》曰:“人日狂风吹广陆,风中沙石相追逐。春光未遣柳条青,老树排空万枝秃。昔卷杜陵堂上茅,今飘商丘宋子屋。鸱鸮劲翮素豪健,冲斜欲落同蝙蝠。吁嗟!天宇何时清,慰我农人苏百谷。”作者忧思家国,诗风一如杜少陵。

  官场的支持亦化为商丘士子取得文学成就的社会资本。崇祯三年(1630),侯恪主持南直隶乡试,张溥、杨廷枢、陈子龙等中举成为他的门生。同年,张溥之友伦之楷向其推荐刘伯愚之文,刘伯愚始知名于江南。崇祯五年前后,宋玫、宋应亨亦向张溥推举刘伯愚为中州文人第一。当时,杨廷枢恰在选刘伯愚的社稿,亦称许刘伯愚。于是,张溥命刘伯愚试辑江北之文,刘伯愚不负厚望。张溥遂“事数子之约”,此后“江北虽广,征述文行,犹之雪园五子”。刘伯愚之文后毁于兵火,难以再见。据张采《刘千之合刻序》称,刘伯愚之文“条理而潆洄”。

  崇祯八年,万寿祺与彭宾至商丘访侯方域;不久,蒋鸣玉、周勒逌相继到访商丘,访侯方域,对其极为推崇。崇祯末年,侯方域得陈子龙、世交陈贞慧等人之助,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坛盟主。侯方域在南都时撰有名篇《李姬传》,虽系人物小传,然其自劝拒阮大铖、桃叶渡送别、拒见田仰等生活细事入手,区区数笔,便勾勒出李香有情有义的感人形象;《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系其谏言阮大铖改过自新之作,看似词微义婉,实则词严义正,气势磅礴。

  交通便利促进文人交流

  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是实现文学交流的必要条件,明末商丘文学的繁盛,一定程度上便得助于其南北交通枢纽地位。进入清代,商丘文坛盛事仍延续了一段时间,亦是得助于交通之便。

  江南文人多次访问商丘,同商丘文人常有诗文往还。顺治十年(1653)春,何次德访商丘,侯方域、徐作肃、宋荦与其多有诗文往来。例如,徐作肃有诗《送何次德还金陵何归自都门》抒其主客相得、相见恨晚之情。侯方域去世后,计东亦多次过访宋荦。顺治十三年,计东客居商丘,徐作肃、宋荦与其交游。徐作肃有诗《送计甫草》,诗中“入秋十日犹酷暑,送子北渡黄河流。沙田烟起曰爚赫,踟蹰周道增烦忧。忆昨过门方四月,荷钱帖水长梧楸。祇今倏忽已百日,行惊时序如沤浮”几句,流连惜别,感情真挚。顺治年间,陈贞慧之子陈宗石娶侯方域之女,入赘侯府。陈宗石善诗,胞兄陈维崧为清初词家之冠,亦随弟长期寓居商丘,与宋荦、贾开宗等商丘文人酬唱相答。宋荦有诗《次韵詶陈其年》,用西汉枚乘梁园即景赋雪之典,抒发对陈维崧岁末雪日到访商丘的欣喜之情。

  侯方域、宋荦等人亦有江南之行,进行过广泛的文学交流。顺治九年,侯方域下江南,访陈贞慧,祭吴应箕,致书方以智。侯方域名篇《祭吴次尾文》《与方密之书》即作于此时。《祭吴次尾文》从往日交游患难娓娓道来,梦中之思、悼亡之痛,缠绵呜咽,感情真挚;《与方密之书》借多年珍藏方以智赠衣一事抒发深切思念,情思如注,引人共鸣。他还与吴伟业、张自烈等人维持了书信往还。顺治十二年,宋荦访萧云从、唐允甲于芜湖,访胡贞开于杭州,访倪闇公、杜于皇、康小范、张尔公、陈伯玑、吴汉若、董文友于南京;过南京高座寺,访无可大师(方以智)。其即事诗《赠无可大师》运用白云、青山、高台、花雨、远磬、曲径、松阴、幽兰等意象,烘托高座寺之幽深静谧,叙作者深山访僧,迫不及待请教前朝风流,不觉日已西垂的情景,清丽脱俗,意蕴无限。

  揆诸明清之际商丘文学的兴衰,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地域文学的发展需同时具备三个基本要素:易于产生科举世家的区域经济制度、广泛深厚的政治支持以及频密深度的切磋交流。正因具备了这三个基本要素,明清之际商丘文学方与江南文学鼎足而立,此亦为中国多地古代文学发展的内隐逻辑。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