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学科体系
2020年08月03日 08: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3日第1980期 作者:本报记者 孙美娟

  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都在深入进行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对于史学理论学科而言,同样存在这样的任务和使命。当前,我国史学理论研究有何新进展?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学科体系过程中存在哪些现实困境,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围绕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史学理论研究成果颇丰

  当前,我国史学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是多方面的。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吴英表示,就广义的史学理论研究而言,近年来,我国史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其中,历史理论研究对唯物史观的传统解释体系进行了系统反思,并就如何构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唯物史观解释体系进行了探讨。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在更系统地探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同时,开始关注中国古代有关历史理论研究的成果。这些研究明确地回答了现实中提出的重大历史和理论问题,对于史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邓京力认为,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史学理论界对于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前沿性变化和趋势性变化有着非常宏观和整体性的把握,这对于建构21世纪中国史学理论体系来说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史学理论研究并没有脱离历史研究和历史书写的实际,这主要体现在我们一直比较重视史学理论与史学实践的关系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周文玖告诉记者,近年有关史学理论的文章和著作主要集中在全球史观、新清史的理论研究、社会史研究理论、公共史学理论、西方历史哲学、后现代史学理论研究、后—后现代史学理论研究。其中,全球史观、新清史的理论研究都与国际史学有关,可以说是中国史学对国际史学的理论回应。社会史研究理论、公共史学理论则是随着我国社会史研究、公共史学的兴起、繁盛而对其研究实践作的理论总结。后现代史学理论、后—后现代史学理论都属于西方历史哲学的范畴,代表了西方史学理论的最新趋势。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孝迁表示,建构中国特色史学理论学科体系既要汲取中国传统史学思想,也要充分借鉴西方史学成就。因此,中国学术界应该提倡、鼓励翻译事业,不仅翻译最新的史学理论,还需对19世纪以来在西方出版的大量作品加以汉译,这样中国学术界才有可能在深入了解西方史学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理论。

  解决学科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

  当前,史学理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周文玖认为,史学理论的地位和影响,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有所下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原本属于两个学科,因为都是关于历史学的研究,所以在学科分类上被划在一起。事实上,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研究任务并不相同。现在从事史学史研究的学者比较多,而以史学理论为主业的学者却很少。另外,中国史学理论与西方史学理论出现专业分野,同时史学理论研究与普通历史研究实践联系还不够紧密。这不仅不利于史学理论学科的发展,还可能导致史学理论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难以发挥。

  吴英认为,对于广义的史学理论而言,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科内部发展不平衡。史学理论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来自从事史学史研究的学者,尤其是在中国史学史研究方面,学者数量和成果的质量都表现良好。相较而言,狭义的史学理论研究,尤其是历史理论研究的现状令人担忧。它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史学理论研究人才匮乏;二是缺乏理论争辩的氛围。理论研究应该是最容易引起争论的,但近二三十年,整个史学界缺乏对理论问题的关注和争辩,史学理论学科在逐渐萎缩,历史专业的学生也缺乏对理论研究的兴趣,造成史学理论后备人才的稀缺,这成为史学理论学科发展的最大瓶颈。

  邓京力补充道,当前中国史学理论的主体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史学无疑是对全球影响最为深远的史学之一。但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后现代的来临、宏大叙事的危机、多元文化间的矛盾冲突、阶级与阶层的流动等多方面新课题的出现,均呼唤马克思主义史学应对更纷繁复杂的挑战,急需自我更新,加强自身与时代之间的契合性。

  吴英认为,史学界在狭义史学理论研究,尤其是历史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已经引起关注,中国历史研究院专门新设历史理论研究所试图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历史理论研究的滞后,已经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学术和现实后果,像史学研究的碎片化、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等。当前,中国史学界最紧迫的任务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学科体系。而完成这个任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尽快培养出一批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事历史理论研究的高质量人才。此外,我们还要在史学界营造一种有利于争辩的宽松氛围,让理论的解释力在争辩中逐渐完善,在争辩中提高整个史学界的理论兴趣和能力,彰显理论的魅力,吸引更多青年学子学习理论、研究理论。

  提炼标识性概念

  邓京力分析认为,建构中国当代的史学理论学科体系,最重要的是将自身的史学传统和国外的史学理论研究最新成果有机融合,将其高效地融入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当中。其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从我们自身的学者立场和史学发展的需要出发,认识当前西方史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既能充分解读其中的理论推进,又可以用一种高妙的会通能力将其运用到我们现实的理论发展当中。这也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需要进一步磨砺、探讨和提升的方面。

  周文玖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学科体系,首先要强调史学理论的独立地位。虽然从学科分类上来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划归一类,但二者的任务、体系不同。史学理论的重要性不能削弱,史学史研究的成果可以升华为史学理论,但它不能代替史学理论。与此同时,要加强古今中外史学理论的融会贯通。研究中国史学理论的学者也要懂外国史学理论,以研究外国史学理论为主的学者也要懂中国史学理论,当代史学理论要注意借鉴中国传统史学理论。要在比较的视野下,构建符合当代社会发展和史学发展的史学理论体系。另外,要创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史学理论新概念、新范畴,在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史学理论话语体系方面下功夫。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学科体系离不开具有民族特色的话语体系,因此,必须善于提炼既有中国特色又能被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标识性概念。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