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问题直接关系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推进共同富裕,必须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不加节制的资本扩张容易导致贫富分化
根据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关系,在此生产关系下,各种生产要素都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资本具有增殖性、逐利性、竞争性、积累性、运动性、扩张性等基本行为特征。马克思立足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深刻揭示了资本逻辑下贫富分化形成的一般规律。从资本的产生来看,资本原始积累是贫富两极分化的历史起点;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贫富分化的逻辑起点。资本原始积累使少数人积累大量货币财富,垄断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广大劳动人民几乎不占有劳动实现条件即生产资料,只能出卖自身的劳动能力。他们在物质上是贫困的,只有从属于资本才能生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资本原始积累比作“原罪”,明确指出,“大多数人的贫穷和少数人的富有就是从这种原罪开始的”。
从资本的生产来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贫富两极分化的经济根源。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两极分化必然导致收入和财富占有上的两极分化。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及其自行增殖,表现为生产的起点和终点,表现为生产的动机和目的;生产只是为资本而生产”。资本及其人格化的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以最大化地占有剩余价值为中心支配整个生产与分配。各种形态资本共同瓜分庞大的剩余价值,而广大劳动人民遭受资本的多重盘剥,其工资收入通常仅能勉强维持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资本的再生产也不断再生产这种两极分化的分配关系。
从资本的积累来看,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包括贫富两极分化的积累。在内在增殖动力与外在竞争压力的双重驱动下,资本快速、大规模地积累、扩张。这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资本的统治和剥削不断扩大,形形色色的相对过剩人口不断产生,绝对的、相对的贫困难以消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地揭示道:“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积累,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无法根本逆转。
资本在逐利运动中不断扩张,始终无法消除两极分化的痼疾。法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运用翔实的数据证明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他鲜明地提出,资本导致的不平等总比劳动导致的不平等更严重,资本收入的分配总比劳动收入的分配更为集中。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状况进一步恶化。总之,不加制约的资本积累、扩张必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
促进共同富裕离不开各种形态资本共同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当资本本身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限制或障碍时,其将在自我否定中退出历史舞台。生产资料资本私有制将被社会公有制所取代,整个社会“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力发展。受历史与实践所限,他们科学预见的共同富裕是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乃至共产主义阶段的共同富裕,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完全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是作为生产关系的资本不复存在条件下的共同富裕。而新时代我国谋划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方位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共同富裕相比,无论是在物质基础还是制度基础上都存在很大差异。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不得不借助资本的力量,促进各种形态资本共同发展。
各种形态资本共同发展有利于充分释放生产力发展潜力,巩固和拓展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揭示了资本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方面作出过历史性贡献,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续发展仍具有历史必然性。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了大幅跃升,但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总体上仍然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社会形式。各类生产要素只有以资本的形式出现,通常才能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如果不顾生产力状况排斥一切资本关系,必将阻碍生产力发展,不利于人民富裕起来。根据所有制关系,我国现阶段的资本可以划分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以及混合资本等。各种形态资本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发展空间都还很大。各种形态资本共同发展,可以激发各生产要素主体、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把各种分散闲置的生产要素聚集起来,优化组合投入财富创造中。从而,可以充分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竞相涌流,不断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各种形态资本共同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马克思认为,资本形成于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而资本的运动扩张加速了经济社会商品化、市场化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后创造性提出和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既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形态的资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多种形态资本共同发展奠定了所有制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相融相通。公有制经济尤其国有企业若要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国有资产若要在运动中保值增值,都必须以资本的形式融入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私人财富的积累,劳动力逐渐遵循市场配置而自由流动,这为民营资本或私人资本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合理引进外国资本是快速发展本国经济的必要举措。总之,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然要求各种形态资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各种形态资本共同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新时代以来,我国资本规模显著增加、主体更加多元,多种形态资本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成效。尤其是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各种形态资本共同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各种形态资本在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密切分工协作,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共同富裕,同样离不开各种形态资本共同发展。
以共同富裕为导向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不加节制的资本积累和无序扩张容易加剧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平等状况。新征程在各种形态资本共同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既要充分发挥各种形态资本的积极建设作用,又要依法规范和引导各种形态资本健康发展。
第一,健全资本产权保护制度,促进各种形态资本在公平竞争中发展壮大。资本的形成是以财富的积累及其所有权得到保护为前提条件的。平等保护各种财富或资产的所有权,可以为其注入活力,使积累的财富或资产转化为活跃的资本。在各类资本的运作下,各类资源、财富和生产要素等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从而加速社会财富的创造,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新征程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平等保护各种形态资本产权,使各种形态资本在公平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又要依法保护民营资本等各种形态资本的产权和权益,促进各类资本发展壮大,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深入推进实施各种形态资本公平竞争政策,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促进各类资本机会平等、公平竞争,以公平竞争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
第二,完善资本监管制度体系,在提升资本治理效能中促进共同富裕。加强立法和执法,引导各类资本在生产中保障劳动者依法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以及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等权益。依法惩处各类资本违法压低用工和环境成本以谋取不正当竞争优势的行为。特别地,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依法打击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利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各类资本在逐利运动中注重核心科技研发及其成果转化、提升组织管理效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针对各种形态资本的不同运动特征,创新监管方式方法,确保监管到位,及时预防、化解各种风险。同时,严厉查处、打击资本依托政治权力无序扩张的腐败行为,防止私人资本肆意渗透政治生活、文化教育以及意识形态等领域。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与文化,教育引导各类资本主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于民族复兴和人民共同富裕事业。
第三,引导资本改革分配政策,协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首先,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政策体系。全面构建全体人民共享国有资本利润和发展红利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发挥新型集体资本在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中的优势和作用,优先保障劳动人民共享集体资本收益。其次,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资本等非公有资本在发展壮大中促进高质量就业,统筹兼顾资本要素与劳动力要素所得份额。既要注重保障各类资本主体合法合理地获得要素收入,又要规范财富积累机制,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最后,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高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调节力度。倡导按劳分配原则,引导各类资本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支持和引导各类资本主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同时,政府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提高再分配的精准度。总之,要在正确处理资本与利益分配中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