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9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国家主席习近平用“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总结中阿友好精神。守望相助是中阿友好的鲜明特征,平等互利是中阿友好的不竭动力,包容互鉴是中阿友好的价值取向。
加强文明交流,增进理解信任,青年交流、青年成才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为深入了解新时代中阿青年的交流和成才情况,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位来自埃及的年轻学者艾珊(Radwa Salah)。她读研究生时来到中国留学,现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攻读博士学位,同时也是埃及闽亚大学农学院的一名教师。在访谈中,艾珊谈了来中国留学的感受,并讲述了自己对中国的认识,以及关于中埃两国青年人之间交流与理解等方面的看法。
为中国的历史文化着迷
采访一开始,艾珊就热情地表达了她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喜爱。她说,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她一直着迷于中国的历史。有机会在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家中生活,并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让她兴奋不已。
美味的中国菜打开了艾珊认知新世界的大门,其中川菜和湖北菜她吃得最多,而火锅是她的最爱。通过中餐,艾珊了解到各地气候、人们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与美食紧密相连的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节日。在艾珊眼中,中国建筑史和中国文明一样古老,中国古代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中国文明历史悠久的强有力证据。中国本土建筑始终自成体系,是人类建筑史上一颗闪耀的星星。
埃及人谈及中国文化,就会想到热水、绿茶和汉服。艾珊说,中国人喜欢喝热水,但凡身体不舒服就会喝更多热水,这个知识点已经被很多埃及人所熟知,埃及人也渐渐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饮食习惯。来到中国后,艾珊更是迅速遵照中国习惯生活,尤其是身体不舒服时,总会得到周围朋友的一句暖心嘱咐:多喝热水。她听了觉得心里特别温暖,就像得到家人的关心一样,感到十分亲切。
中国的影视文化近年来“走出去”成效显著,很多电视剧和电影得到了国外观众的喜爱。艾珊说,除了功夫片,《诛仙》《我的女友是外星人》等作品也具有相当的口碑。
在谈到对中埃文化合作与交流有哪些期待时,艾珊说:“我期待能更加深入地学习中国文化并在埃及传播。我很喜欢中国人早九晚五的作息方式,中午有午休时间。我希望埃及也能采用这样的作息时间,这样应该会更方便、更高效。我也喜欢广场舞,它散发着正能量,而且很健康,是一种很愉悦的体验。另外,中国治安很好,即使像我这样一个年轻女子,深夜独自在外行走或乘出租车也不用担心。每次坐出租车时,司机也会介绍各种注意事项,让人很放心。”
中国的现代化值得我们借鉴
埃及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拥有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埃及文化包括独特的习俗、历史、宗教、艺术和文学。埃及文化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艾珊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埃及文化。埃及人热情、乐于助人。“如果你在埃及问路,他们都会十分热情地指路,甚至还会带着你去,而不求回报。”他们幽默感十足,喜欢通过讲笑话和谈论生活中遇到的趣事来调节生活。
在谈到埃及社会生活时,她说,家庭在埃及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埃及,一个人的社会阶层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家族历史和社会阶层,而不只关注财富。”艾珊解释道,埃及人遵循一种更为传统的礼仪,父亲是一家之主,掌握着家庭财务权和对家庭事务的决定权。一直以来,埃及家庭对子女教育很严格。以前,女孩出国接受教育是无法想象的,现在有了不少变化。“在我们研究机构,包括我在内,一共有五位来自埃及的女学生。女性还可以建立自己的事业,且大多数女性能自给自足。”
阿拉伯语是埃及的母语,但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口音,她还举了很多例子,说明有些字母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发音。“但我们彼此都能听懂对方说什么,这和中国有些不同。中国方言众多,我听朋友说,有些地方甚至十里不同音,如果只讲方言,中国人之间也不一定能顺畅交流。”说到这里,艾珊略表惊讶。
艾珊显然是位“文艺青年”,当谈到文学时,她开始滔滔不绝起来。“在人类历史上,埃及文学一直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如果你想了解现代阿拉伯文学的发源地,埃及是最好的选择。”她骄傲地说,“埃及拥有被称为‘阿拉伯文学之柱’的塔哈·侯赛因,还有阿拉伯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优素福·伊德里斯,和目前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小说家纳吉布·马哈福兹。”
艾珊介绍说,自己的专业是植物育种与遗传学。她的硕士研究项目是在四川农业大学完成的,研究西双版纳黄瓜冷敏感性和耐热性的QTL定位。在这个项目中,她检测了负责耐寒性和耐热性的基因。“这个项目的创新点是我可以在整个埃及的黄瓜品种上使用这个技术,我甚至使用了一个埃及品种进行实验。该项目加强了中国和埃及在农业领域的合作。”艾珊表示,农业完全改变了人与环境互动的方式,植物和动物的驯化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但很快覆盖了世界上每个角落,并深入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中。埃及和中国都是农业国家,就农业领域而言,两国之间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合作。“我们在埃及采用的许多技术,如温室技术等都来自中国,而中国也种植了许多来自埃及的野生植物。”
在谈到如何进一步促进中埃两国青年文化交流时,艾珊认为,埃中双方有着牢固的关系和很好的交流。她动情地说:“我相信埃中年轻人之间一对一的联系是改变的基础。建立在两国年轻人信任关系基础上的合作,是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的黏合剂。在处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时,当事情变得困难时,我们必须互相支持、一起努力、一起坚持下去。年轻人可以在很多领域实现合作,如农业、工程、文化、教育、艺术和科学等。合作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也可以增进彼此间的互信,防止许多灾难的发生。”
在采访快结束时,艾珊再次深情地表示,“我很喜欢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我觉得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很适合阿拉伯人民,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也值得我们借鉴”。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