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取得的巨大成功,无论是智识上的还是面向实践的,都令哲学惊叹不已。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扩张,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再到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传统上原属于哲学的“领地”逐渐在丧失,哲学遭遇的挑战和危机变得空前严峻。面对科学不停步地“攻城略地”,哲学应如何反思、调整自身的目标和定位,并审视自己的研究方法?
哲学自然主义溯源
哲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在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研究的目标、方法和范围也在持续发生变化。近50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诞生和兴盛,参照科学来审视哲学,追问其性质、地位和作用,成为哲学对其自身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维度,这是自近代以来几乎所有重要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都无可回避的任务。
哲学自然主义代表了哲学向科学臣服的态度,主张哲学要向科学看齐,以科学为师,用美国哲学家蒯因的话来说,要保持与科学的连续性。哲学自然主义在20世纪中期形成于美国,曾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传统的深刻影响,之后逐渐成为一种更具普遍性的元哲学立场,是近几十年来英语世界的哲学界最具声势和影响力的流派之一。
哲学自然主义所言之“自然”,可以取两种略为不同的含义。其一是“自然界”,世间存在的一切皆为自然之物,要么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要么是自然界的衍生之物;其二是“自然科学”,以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是科学的核心,是哲学效法的榜样。按照最为常见的理解,哲学自然主义包含本体论自然主义和方法论自然主义两个方面。
本体论自然主义
本体论是关于世界之基本构成的哲学学说,探讨哪些事物是基本的存在者,并由此来说明世间缤纷多姿的事态和现象。古希腊的泰勒斯提出世界的本原是水,老子主张万事万物皆源于道,这些是最古老的本体论学说。在哲学悠长的历史上,本体论领域塞满了历代哲学家认定的各式各样的“存在者”:柏拉图关于形式的理念世界,中世纪哲学家所主张的共相,基督宗教哲学家的上帝,笛卡尔的自我,莱布尼兹的单子,康德的物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而在中国古代哲学传统中,也有关于天、理、心、气等的本体论观念和学说。
本体论自然主义主张,哲学的本体论学说需要与当前较为坚实的科学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同时也需要采取科学的本体论立场。关于宇宙和生命的起源与演变,目前的科学已提供了较为完整且可信的理论;关于人类心智或精神的产生和运作,以及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目前的科学尽管尚未给出完整的答案,但也可以确信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科学的本体论立场拒绝引入任何超自然的实体,例如通过上帝、神仙、灵魂等来说明自然界的结构和运行,以及生命、人心和社会等现象,这应当为哲学所效法。
主张本体论自然主义的理由,主要是来自科学取得的成就。关于世界的基本构成和演变,科学提供了最佳说明和理解。哲学本体论学说可以比科学理论具有更强的普遍性、概括性和简单性,但若与最好的科学理论、事实和知识相抵触,合理性与可信性理应遭受质疑。“不语怪力乱神”,是迄今的科学获得巨大成功所采取的本体论立场,哲学若脱离这一约束而过于天马行空,在本体论上引入的奇异存在者,要么只能通过神秘莫测的方式与已知世界发生因果作用,要么就是冗余的而不必入场。
本体论自然主义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和非议。第一,现代科学的成功离不开发达的数学,但如何处理数学对象的本体论地位,对于自然主义者来说构成了一定的限制,似乎只能采取约定论、工具论或虚构论等反实在论立场。第二,关于宇宙和生命的起源、演变,能否给出完整的“自然”解释,仍有一些争议,这是“第一推动”和“智慧设计”等学说的拥趸所力主引入超自然主体的理论依据。第三,人类意识的“第一人称视角”的主观感受质性可否得到自然化处理,仍令人一筹莫展,这被称为“意识研究的难问题”。第四,与道德、审美等有关的价值属性与自然属性的关系问题,需要自然主义者给出更有力的解决方案,以消除所谓“自然主义谬误”的指责。
方法论自然主义
方法论自然主义可以表述为:哲学问题与科学问题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哲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也与科学没有根本性的差别,因而哲学在研究方法上应当与科学是相似或相近的,不存在哲学所特有的问题和特有的研究方法。主张方法论自然主义的主要理由还是源于科学的巨大成功:由于哲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与科学相似,哲学问题与科学问题也无本质上的不同,所以哲学若想取得与科学一样的成功,就应当在研究方法上效仿科学。
哲学问题与科学问题有无不同?有一种看法是,哲学历来关注的是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的“大”问题,这与科学关注的可以通过实验和观测来检验的具体问题有所不同。这一区分恐难成立,理论科学同样关注大问题,例如宇宙和生命的起源、演变,而当代分析哲学研究的许多问题也相当精细,甚至琐碎。另一种看法是,哲学除了关注描述性问题或关于事实的问题,更关注规范性问题或关于“应当如何”的问题,例如认识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领域就有不少这类问题。这种差别可以说在目前还是存在的,但随着认知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似乎可以预期所谓规范性问题也将越来越多交由科学来处理,并且有望取得更为坚实的进展。
哲学有无与科学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哲学的目标之一是解释和理解世界,这无疑也是科学的主要任务。改变世界,塑造更好的人生和社会,这同样是哲学和科学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就探究真理、寻找改变世界的良方这类探寻性的目标而言,哲学与科学可以说是同路人。除了将求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哲学还是反思之学、智慧之学,这就要求能够适时跳出既有的概念框架和理论范式,审视和鉴别未经反思而默许的推理前提和基本原则,破除僵化的思维定式所造成的迷信与盲区,尝试另类的思维方式和可能的探索途径。这些活动虽然并非哲学所独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同样也具备这种特质和能力,但这种注重反思、质疑、揭露、诊治以及另辟蹊径的任务,更能反映出哲学而不是科学的品格。
纵使哲学问题与科学问题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哲学与科学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任务,这也并不意味着哲学不可以具有与科学不同的研究方法。面对同样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的深奥问题,可以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寻求答案。由于专业训练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哲学家通常无法像物理学家、化学家和生物学家那样开展精巧的受控实验,不会像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那样系统地收集语料或从事深入的田野调查,也无力像经济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那样建造复杂的数学或计算模型。但哲学家长于思辨,精于概念与逻辑分析,擅长提炼思维和推理中的论证结构,勇于提出另类的思路,具有较强的历史视野和反思精神。这些专业技能和精神特质,使得哲学家在求真知、寻良方、致理解的人类理智探寻活动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面对共同的难题,朝向一致的目标,在研究方法上,哲学与科学可以看作是分工协作,各施所长。
有感于科学的持续进步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相形之下哲学进展缓慢且争论不休,哲学自然主义主张以科学为师,在本体论立场和方法论上要向科学看齐,并以此来改造哲学。强硬的自然主义否认哲学问题与科学问题有所不同,否认哲学可以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有自身特有的研究方法和专长。温和的自然主义虽然认同科学的本体论立场,也承认科学在其适用范围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但坚持哲学问题的求解可以有多种途径,哲学可以具有与科学不尽相同的目标和任务,并有其特有的方法和专长。哲学应与科学同向同行,和而不同。
(作者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