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是因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而逐渐兴起的学问,相关信息很早就见诸近代报刊。例如,罗振玉在《东方杂志》1909年第10期发表《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一文,第一次引起国人对敦煌遗书及莫高窟的广泛关注。随后,与之相关的一举一动常常得到当时报刊的报道,并刊登图像与研究论述等。故而,近现代报刊是敦煌学学术史研究极好的资料宝库。
报刊可补充或纠正旧说
报刊因其时效性,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相对明确的记录。因此,利用报刊补充或纠正旧说,对于敦煌学学术史来说很有意义。例如,关于斯坦因在敦煌盗取文物,《申报》1907年5月20日第10—11版,刊发陕甘总督允升致外交部电《电请阻止洋人挖考古物(北京)》云:“据肃州柴镇禀,英人秀诺在敦煌擅挖土地,获有罐籖各物件……请照会英使转电止挖以符条约,而免别生枝节云云。刻外部已照会英使矣。”“英人秀诺”即斯坦因,从电文可知其在敦煌盗取文物已为官方重视,并加以阻止,而且通过《申报》为内地所知。该报道未提及藏经洞遗书,错过了保护的良机,但这仍是公开表达文物保护意识的极早报道。
又如,关于甘肃将劫余敦煌文书押送北京一事,何时抵达?尚未有较明确的说法。今据《申报》1910年8月27日第6版《京师近事》报道,“甘肃敦煌石室余剩之唐时存留书卷,前经学部电饬该省派员护送来京,闻现已送到,计卷子六千幅,尚有零纸一箱,已交学部收存”。这与曹元忠9月2日致缪荃孙信所言时间吻合。故据该报道,可明确敦煌劫余文书1910年8月27日之前已解送到学部,并已点检一遍。特别是该报道明确指出送到学部的敦煌遗书卷子6000幅,零散纸片一箱,对于进一步考辨敦煌遗书运抵北京之后再次被劫,以及押运包装形式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再如,端方旧藏北宋开宝八年(975)绘敦煌灵修寺《观音菩萨像》(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以往认为该画像在1929年8月11日《艺林旬刊》第59期上刊载。今知,该画像在1918年《中国名画》第9集上就已刊布题名《宋灵修寺观音画像此画像曩藏敦煌千佛洞,今归宝华菴》,图版质量高,画像题记及清人收藏题跋十分清晰。
凡此,揭示了近现代报刊作为同期史料,有助于敦煌学学术史研究中时、地、人物、事件等问题的补充与纠正。
提供文物流散新线索
敦煌藏经洞发现之后,敦煌遗书及相关文物渐次流散。除斯坦因、伯希和等打着考古探险名义展开的国际劫掠者之外,其在国内的流散也极为惊人。这向为学界关注,特别是随着国内外公私机构文物图录的系统公布,相关研究日趋深入。但关于敦煌文物流散的具体细节、相关人事过程等,仍有必要推进追根溯源与求索去向的工作。这方面,近现代报刊往往能提供令人意想不到的线索。
1910年12月2日,《国风报》刊登了一首署款为“尊瓠”的诗,题名《九月廿八日罗瘿公招同赵横溪、陈石遗、汤觉顿、潘若海、吴北山师小集瘿庵,酒罢以燉煌石室所藏唐人写妙法莲华经为赠,赋此言谢》,随后该刊第31期刊登了一首署名“北山”的诗《予曩游海王邨,曾见唐人写经卷,惊为瓌宝,今敦煌发壁所出甚多,同人各得一卷以相夸眎。庚戌秋晚重遇若海于京师,出〈金光明经·大吉祥天女品〉卷,征题,因感而赋此》。
两首诗题,透露出丰富的敦煌藏经洞遗书流散信息。1910年10月31日,罗瘿公组织的宴席上,将敦煌遗书《妙法莲华经》赠予“尊瓠”;“北山”的诗题表明他及其同仁都从海王邨买过敦煌遗书。而罗瘿公所得也是同一时期,都与敦煌劫余文物运抵北京后的流散有关。
两诗涉及的人物,如尊瓠,即陈诗,清末民国著名诗人。北山,即吴保初,有《北山楼集》传世。若海,即潘之博,康有为得意弟子。罗瘿公,为晚清宋诗派健将,流连戏剧,提携程砚秋,对近代京剧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
上述人物与敦煌学的关系,尚未被学界周知。因其与敦煌遗书运抵北京后的流散密切相关,且多有诗歌唱和;也与敦煌文物及其古物收藏伤心史作为大众信息的传播有重要关联,有待深入讨论。
有助于发现新课题
敦煌学学术史或敦煌学研究需要开拓新论题,近现代报刊可为此提供充足的资料。
敦煌文物的咏叹。敦煌藏经洞的发现,是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之大事件,将其作为中国学术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标本,绝不为过。它作为痛史,既是古物收藏之痛,也是学术研究之痛,其中纠缠的悲愤与感伤,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诗词,这是清末民国诗词史不可忽视的内容。除陈诗(尊瓠)、吴保初(北山)之外,其他诗人也留下不少作品。如陈三立(散原)有《题熊述陶殇子津生跃马挥毫图》“燉煌石室睹残遗,气韵天成颇肖之。认是隋唐写经手,谪为马上五龄儿”(《国闻周报》1927年第4卷第15期)等。若将这些咏叹敦煌文物的诗词汇聚成集,不仅可补正相关时人事地之记载,而且可以在近代诗词研究中开敦煌学之一枝。
敦煌影像。敦煌艺术,无论雕塑还是壁画,在1900年之后都有不少变化。近现代报刊发表的摄影作品,保留了不少敦煌影像,可供研究敦煌艺术之用。这些摄影活动,本身就是敦煌学学术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极有代表性的如陈万里,1925年随华尔纳到敦煌拍摄的照片在当时引起轰动。1926年《图画时报》第316期《陈万里个人摄影展览会之一斑》,即刊有两幅敦煌照片。关于敦煌的零星摄影甚多,散见于当时各报刊,为敦煌学学术史研究提供了见物又见人的极好素材。
敦煌艺术与展览。近现代报刊刊载与敦煌相关的信息中,关于敦煌艺术的展览和讨论占据相当数量。如《申报》对1946—1947年张大千敦煌壁画临摹展的系列报道;1948年常书鸿组织的敦煌艺术巡展系列报道,引起热烈关注。这些展览在敦煌学史上有其独特价值。
报刊上还有相当数量关于敦煌石室艺术的讨论,如《晨报副刊》1925年6月9日刊载刘开渠《敦煌石室壁画》,王子云在1948年《国立西北大学校刊》复刊第35期上发表的《敦煌莫高窟在东方文化上之地位》等。这类专门讨论敦煌艺术的文章,为讨论敦煌艺术史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料。
今天,不仅相当一部分近现代报刊影印出版,而且很多已经数据化,可通过网络进行便捷的检索与阅读。这为我们系统利用近现代报刊对敦煌学学术史研究进行查漏补缺、纠正补充旧说、开拓新领域,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学学术史资料整理与研究”(17ZDA213)中期成果)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