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智库创新发展几点建议
2019年07月19日 08: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7月19日第1738期 作者:蔡春林 杨煊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智库逐渐驶入快车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智库拥有谏言客观、运作独立、视角中立等独特优势,在政策咨询、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经贸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社会传播力及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但也需正视社会智库发展中的不足与问题,并研究解决之道。

  改善外部环境与内部机制

  总体来说,我国社会智库尚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其良性发展仍受到一定制约。社会智库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问题仍有待改善,并且在新的形势下显示出一系列新特点。

  外部环境问题主要指社会智库得到的重视不够,亦缺乏与官方、高校和国外智库的合作关系。政府没有管理和服务社会智库的专项部门,导致一方面社会智库研究成果尤其是对策建议的递交渠道不畅,另一方面政府的咨询和建议需求及导向也没有下达途径。同时由于缺乏合作,无法保障各智库间彼此协同、相互补充的良性运作。

  内部运行机制问题首先是信息获取成本较高导致的信息匮乏。社会智库专家学者在对现状进行了解和研究时,由于相关数据分散在政府各个部门且与党政军智库联系不足,导致其获取数据信息相对困难,很难快速掌握真实情况和动态趋势。其次是体制思维导致的人员结构单一。社会智库的人员组成往往以领军人物为核心,以数十名专职研究人员为骨干,形成少数专家垄断智库的局面,不时导致智库产品思维模式固定。再次是筹资机制不完善导致的融资困难。社会智库得不到政府财政支持,往往缺乏发展资金。社会捐赠、基金会支持、出版物营销等成为其一般筹资渠道。然而由于我国各界人士对社会智库的捐赠意识尚薄弱,导致融资较为困难。然后是途径单一导致成果供给和传播受限。多年来,有重大影响力的社会智库成果传播渠道单一,很难在较大平台上有所展现。社会智库成果既缺乏制度性保障,也未能得到系统性体现,对决策的影响经常处于若即若离状态。最后是职能交叉导致区域协同不足。某些区域的社会智库建设过于集中,同时各类智库在职能上往往具有很大的交叉性和重复性,导致得到的研究成果多是片面、单一的。

  加强创新建设的外部协同

  首先,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外部支持,在观念上认可和重视社会智库建设,积极构建有效的上传下达机制,营造社会智库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同时,应当创新社会智库的外部协同建设,这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促进社会智库与党政军、社科院智库的协同合作。社会智库因其独立性和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可对党政军、社科院智库形成有效补充。同时,社会智库获取政府信息困难的问题也可借助党政军、社科院智库得到有效解决,依托党政军、社科院智库高层次人才还有利于完善社会智库的人才结构。

  二是要推动社会智库与高校智库的项目合作。有效结合高校智库的创新创造力、学术研究力与社会智库的舆论引导力、社会影响力等,可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并提升其整体水平。高校智库可借助社会智库特有的的实践性、独立性来平衡其过强的学术性。同时,社会智库可利用项目合作的方式吸纳高校智库研究人员以使其专业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要加强社会智库与国外智库的交流合作。未来中国智库必然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的进步也促使智库研究领域必然延伸至国际范围。因存续时间长,国外智库在管理方式、研究方法、成果传播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与国外智库的交流合作有助于提高我国社会智库的国际化水平。

  完善创新建设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关联、作用及制衡。目前,我国社会智库的自身运行机制仍存在不少问题,要想突破现有格局,必须发挥自身机制灵活的优势,以创新求突破,与其他智库进行错位竞争。

  一是要建立及时高效的信息获取机制。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前提下,不断使非涉密信息对外透明化,在涉及相关部门利益时,要尽可能地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使信息使用机制不断迈入更加公开透明且可问责的发展方向。同时促进社会智库与官方、高校及国外智库的合作,通过对合作主体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进一步强化自身对信息的获取能力。此外,社会智库还应专门设立信息搜集机构,主要用以全面搜集信息并及时跟进政府动态,利用现代大数据网络高效便利的优势来强化自身的信息搜集能力。

  二是要创新社会智库人才培育机制。要增强社会智库对研究人才的吸引力,实现人员的多样性与流动性,从而提高决策效率。第一,应当突破智库建设以往的“体制思维”,多层次创新人才机制。如为优秀的青年人才制定“评聘分离”的考评方式,加快落实成果责任署名制度,以及允许达到一定条件的智库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等。第二,应当打破智库内部人员流动的障碍,积极吸纳外部主体进行参与。引入多层次、多年龄结构、跨区域甚至跨国度的智库专家团队,以免陷入单一的固定思维模式,同时提高基层研究人员在咨政中的权重,打造一支人员结构合理的决策团队。

  三是要建立有效筹资机制。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是智库运行的必要保障。当前应加大对社会智库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利用各种激励措施促使社会组织、企业及各界人士加大对社会智库的捐助力度。同时,需进一步完善筹资机制,打消公众对社会智库资金使用情况的疑虑,通过公共平台的定期发布,进一步公开资金使用明细及年度报告。于社会智库发展而言,短期内可先明确智库定位并完善捐赠制度,而后再为之制定一系列筹资策略;长远来说,还需进一步提升智库的创新创造力,加快建设研究成果转化平台,并面向社会各领域形成扩散式传播。

  四是要创新成果供给和传播机制。第一,建立健全对策建议递交渠道。一方面特许开设社会智库研究成果上报各级党委政府的“绿色通道”,并配有专人负责转报有关领导阅示;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建立思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管理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并设置标准化评估监督机制以降低政府购买服务的风险。第二,不能仅限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还应加强对互联网及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交网络的应用,以有效形成扩散式传播。如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就十分注重英文网站的建设,招聘专门人员维护并及时上传英文版最新研究成果,向全球发出中国声音。第三,加强期刊作为思想传播的载体作用,发挥其存续时间长和专注于特定人群的优势。第四,依靠与各主体的外部协同,举办国际研讨会、高端论坛、成果发布会等,可以有效对接各类社会资源从而达到提高传播效率的目的。

  五是要创新区域协同机制。各区域要尽量分散地建设社会智库,避免其过于集中导致职能方面出现较强的重复和交叉。为实现全局性发展,要从管理层面创新区域协同管理战略,将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各区域智库不断发展壮大,打造区域智库横向一体化局面,以全局视角、全面眼光来看待区域发展遇到的各种困难。推进实施区域协同创新管理战略不仅可以有效融合数据信息资源,避免软硬件的重复开发,还可以对各区域的专家库资源进行协同管理。

  六是要发挥自身优势实现错位发展。社会智库机制灵活,其研究和咨询往往可以摆脱体制框架的束缚,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视野也更加开阔,同时社会智库因其接地气的优势更容易获得社会的真实信息,研究成果更具针对性、社会性和公众性,更加符合社会实际。中国特色社会智库应当充分利用其公益性、客观性、灵活性的优势,发挥自身在某领域的优长,进一步强化竞争力,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决策咨询服务项目,灵活地协助政府解决纷繁的关键问题,赢得政府与订制单位的信任与支持,从而实现错位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