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中国新媒介文艺理论研究与批评话语建设
2019年02月22日 08: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2月22日第1638期 作者: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媒介技术的不断创新与中国新媒介文艺的快速发展,全面探索中国文艺理论从印刷范式向数字范式的转换路径、有效建构中国新媒介文艺批评的话语体系、积极贡献新媒介文艺研究的中国智慧,成为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单小曦:新媒介文艺批评——走“内外综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广义上的新媒介文艺批评,在西方具有近70年历史,在中国也已发展了20多年。走“内外综合”的新专业化发展之路,是这一批评形态的时代选择。

  黎杨全:走向“症候式批评” 

  一直以来,对新媒介文艺的评价充满分歧,否定者认为新媒介文艺质量低下,肯定者强调其新质,双方争论不下。但值得注意的是,争论的话题一直在重复,对新媒介文艺的研究并未取得多少实质性的突破。在笔者看来,新媒介文艺研究的这种症结就在于争论双方虽然结论不同,但遵循的思维逻辑却相似:双方都只“看”到了新媒介文艺中那些“可见”的要素,而“忽视”(无意识地屏蔽)了新媒介文艺中“不可见”的要素。而这些“不可见”的要素正是新媒介文艺带来的“真正”新质。因此,要改变这种研究局面,新媒介文艺批评必须转向,走向“症候式批评”。

  庄庸:中国新媒介文艺的“文本”与“世界” 

  近年来,以ABCQ(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量子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轮重大科技和产业革命,与新一轮人口周期运动一起,成为中国新媒介文艺发展的双核驱动力。中国新媒介文艺的发展趋势,正在从传统文本中心论的“需求—供给”模式,历经泛文娱全产业链“产品—受众互动论”,逐步转向以用户社交、社群、社区为接口的“连接世界”文艺机制。这种转向将倒逼我们不断深入探索中国新媒介文艺的理论建构和范式更新。

  陈定家:“IP”与“审美”孰轻孰重 

  市场化语境下横空出世的网络文学借助新媒介技术,获得了爆炸式发展。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源头,网络小说的产业链跨界延伸速度快,市场研发业务拓展范围广,全产业联营价值增幅大,令人称奇。随着产业化模式不断完善,网文全版权运营迎来了价值爆发期,但同时,网文运营机制的种种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网络文学产业化的大好机会到来之时,它所面临的危险也随之而至,如果文学的审美价值丧失殆尽,网文产业也必将随之而消亡。当代网文的“诗性持守”和“审美重建”,可以说是关系到网文产业之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陈奇佳:“阿尔法狗”后的AI艺术问题

  2016年,一款被称作“阿尔法狗”(AlphaGo)的围棋软件以很大的优势击败了世界顶尖高手李世石九段。此后,改进版的各种围棋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人类完全无法抵挡这些软件,世界冠军们纷纷被降至授二子的水平——差不多就是业余高手与职业高手的差距。

  杨光:新媒介文艺的“技艺”标准 

  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在《机器新娘》中谈到过一个“大漩涡”的故事。该故事原本由爱伦·坡撰写,说的是一个水手被海上的大漩涡席卷而去,在无论怎样挣扎也无法摆脱被吸入淹死的结局时,他坦然地放弃了恐惧式的抵抗,顺从大漩涡的力量,反而获得了观察研究大漩涡的时间,最终以与其合作的方式成功自救。

  王峰:AI与“灵导”——激发文学艺术新活力 

  人工智能(AI)对生活的渗入是方方面面的,文学和艺术也成为人工智能发挥效力的一个“表演领域”。我们以前认为,文学和艺术当中体现的是人的创造性,但是现在,这一被人的创造性所占据的最主要的地盘——人的心灵创造,同样被AI“攻城略地”。

  刘亚斌:新媒介文艺产业化的界面模式 

  目前,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开创新媒介文艺产业的新局面。在局域网与互联网的基础上拓展而来的移动互联网、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型媒介方式,促进了新媒介文艺的创新,艺术家利用互联网下载的材料、现存物和各种媒介制品拼接成装置艺术。

  王若存:技术性与艺术性 

  今天,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经广泛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形成了一个与以前不同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然而,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中国当代新媒介(或称新媒体)艺术实践在对生活世界和时代精神的诠释、反思、批判等层面上,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辨析,可以从媒介技术哲学的理论基础和艺术生产传播的现实状况两种言路进入,并最终汇合成关于技术与艺术的双重伦理性的探究。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