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角笼中》海报 资料图片
由王宝强编导的影片《八角笼中》一经上映便引起了较大的影响。该片根据恩波与大凉山格斗少年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表现了曾经的格斗选手向腾辉带领一群大山里的孩子以格斗来突出命运重围、探寻人生出路的现实故事,力图呈现出普通人面对生活不认命、不服输的主题。表达现实的质感并以此体现深刻的人文关怀,成为这部表现普通民众奋斗史的影片最主要的主题。
将背景作为方法的叙事
凸显深刻的现实性和社会性,是《八角笼中》获取现实质感的首要方面。此片中,格斗运动是表现主体,该片也因此被赋予了体育题材电影的特征。而大多的体育题材影片均遵循通过刻苦训练终获成功的励志手法,训练和比赛成为作品结构情节、刻画人物的主要方面,也是其营造矛盾冲突的主体性元素。《八角笼中》也用了一定的篇幅来表现训练和比赛,但这些显然不是影片形成矛盾冲突和刻画人物的决定因素,而复杂的社会因素才是其叙事的关键。因此,影片遵循的不是如《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那样的一般体育题材的“拼搏式”叙事逻辑和“为集体争光”的主题表达,而是以格斗表现为切入口,以表达人文关怀。此类影片在当下国产电影中多有体现。这类影片以现实题材为底色,一方面遵循“底层叙事”的逻辑展现生活在社会边缘的普通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特别是呈现出急剧变化的社会进程对他们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巨大冲击力;另一方面又不乏对某些社会问题的表现,特别是表达剧中人物的心灵成长史,最终以温暖的人性照亮社会前行的路程。其多数作品被冠以“温暖现实主义”的称谓。
《八角笼中》无疑选择了这一艺术路径。在影片中,情节主线的推动者与人物刻画的主导因素并非格斗训练和比赛,而是作为背景的社会因素。影片在“大泷山的孩子们以格斗改变命运”的主线引导下,将向腾辉的格斗俱乐部能否办成、能否最终成功作为主要的叙事动力,而社会因素成为这种动力的主要营造者。观众从影片中看到,不论是向腾辉或是其他的大泷山孩子,他们通向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训练的苦和比赛的累,而是社会的复杂给他们带来的无比艰辛。故此,影片对训练与比赛的表现除最后一场苏木夺冠的高潮戏外大多是一带而过,但对社会因素的影响之呈现却是浓墨重彩。向腾辉终止格斗职业生涯便不是因为比赛及训练,而是出于不良教练的故意陷害;他组建格斗俱乐部的起落兴衰不是由队员们训练的好坏和比赛成绩决定的,而是由复杂的社会因素决定的。比如,向腾辉的格斗俱乐部刚刚成立,首位投资人便因被举报售卖假冒伪劣食品而被抓;找到新的投资人后,又因被要求“假打”商演而被拆台,向腾辉为此还被迫卖掉了沙场;之后,他在城里创办了格斗俱乐部,逐渐有了起色,当无数山村父母将孩子们的未来希望寄托于他时,他却又遭遇网络上的各种质疑和诋毁,一夜之间铺天盖地的谩骂都涌向了他,马虎和苏木也遭遇到职业危机;此后,二人转俱乐部也陷入了更窘迫的境地,最后靠上电视节目而再次翻转,等等。本为背景性的社会因素,却成为引发向腾辉格斗俱乐部变化和众多人物命运变迁的主要因素,也是建构戏剧冲突、推进剧情发展的主要动力。
该片在通过这些社会因素营造叙事张力的同时,亦力图刻画出向腾辉这一普通人物的心灵成长史。他因打伤不良教练获刑入狱,刑满释放后为生计与人合伙苦心经营一家沙场,勉强度日。影片一开始便奠定了向腾辉这样平凡甚至是“卑微”的地位。向腾辉在目睹了更弱者——大山里的孩子们更为不幸的生存困境之后便逐渐生发出了温暖的人性之光,试图通过格斗训练来改变他们的命运,也因此而温暖了观众。这便是“底层叙事”的巨大艺术魅力,也是这类现实主义作品“温暖性”的体现。
影片以一种将背景作为方法的戏剧张力建构和从卑微到高尚的人性表现,获得较常规励志题材影片和一般现实题材作品更强的现实质感和人文价值,除达到励志目的外,更引发了观众对现实的深刻思辨,也获得了更具震撼力的叙事效果。这样的叙事,揭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些问题,如大山里孩子的出路、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的片面性,等等,让观众共同思索其解决良方;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山里少年“生如野草,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以及他们比一般人更加努力、刻苦和感恩他人的品格;感悟到了人性的善和普通人之间的相互救赎所折射出的动人魅力。《八角笼中》这种将社会背景作为主要剧情动力的叙事,使观众收获了真实和感动,它没有鸡汤式的热血,没有高高在上的拯救,而是保持着对底层困境真正的平视,引领观众直抵人物心灵。正是这样的现实质感,使影片获得了与观众之间的最大情感公约数,产生强烈的情感联结。
表演、影像的现实质感与反思
演员的选择和表演是《八角笼中》获取现实质感的第二条路径。片中所有的儿童演员都是影片主创到山区去挑选的,除马虎外,其中大多数都是非职业演员。在影片中,一方面,他们在化妆造型上竭力还原了大山里孩子的风貌,质朴、平实地在镜头前演绎着真实的自己。另一方面,全片演员均使用方言对白,浓郁的中国西南地区的乡音带着淳朴的味道,对观众有着强烈的代入感。而影片的外景也是以真实和接近实景而取胜,如向腾辉开始经营的沙场,到处堆着像山包一样的沙子,他的厂房、用来装运沙子的货车以及用来谈生意的破旧桑塔纳轿车等,处处透着一种真实的简陋与寒酸。偏僻农村、俗气不堪的县城消费场所以及简陋的格斗俱乐部训练馆等也更加透出了一种场景的真实性。人物的真实、场景的真实以及表演的真实,为影片增添了强烈的真实质感。这种真实质感在影片中荡漾起了一份“淳朴的热情”,让观众更能走近人物内心,在感受到他们生存空间的严酷与逼仄外,也感悟他们“热血抗争,冲破牢笼”的人生态度。
此外,《八角笼中》还使用了独特的电影语言和其他的艺术手段来完成现实质感的表达。首先,该片在摄影上进行了多景别、多机位的拍摄,并使用了大量的跳轴镜头,力图全方位地展现出人物的生存空间,在画面上较为成功地营造出了现实质感。其次,在最后一场苏木夺冠的高潮戏中,影片多次进行黑白与彩色画面的切换。在表现苏木与对手的格斗时,均使用黑白画面,而在表现其他场景时则又切回了彩色画面。影片在关键的高潮段落使用这种手法,亦是为获取现实质感和人文表达的重要方面。其一,黑白画面的本体性和原创性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记录性,用黑白画面表现格斗现场使得比赛的真实感更强,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其二,黑白画面的视觉效果更加朴素、纯粹和冷静,给最后的决斗戏增添了庄重感,使用黑背画面表现比赛,使观众的注意力能够更加集中在比赛上,而不被过多的色彩所干扰。其三,比赛的黑白画面与非比赛的彩色画面可以形成一种对比,使得八角笼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形成鲜明的反差。其中黑白画面所呈现的冷峻与残酷,更能将向腾辉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环境传递给观众,使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经历的困难和艰辛。影片高潮段落的这种影像反差,显示出了创作者对营造现实质感、表达人文关怀的努力。
《八角笼中》以现实质感的营造确保了它的现实主义品格,也彰显了编导王宝强深刻的人文情怀。但该片在完成度上尚有诸多的提升之处,首先,该片的一些重要桥段的叙事缺少铺垫,过渡生硬。如影片后半部向腾辉在看到苏木和马虎的惨状时,通过一次电视节目就完成了舆论的翻转,这一关键的剧情反转不但缺乏铺垫,也缺失戏剧逻辑的支撑。其次,影片虽侧重于对人性转变的表现,但这种转变缺少一定的“弧光”。他在开始便具备了无理由收留全部流浪少年的优秀品德,之后对此也基本上没有什么重大的情感转变和人性挣扎。与其他影片中的同类人物如程勇、莫三妹等相比,对向腾辉的人性表现显得有些“原地打转”,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人物从卑微走向大义的力量感和动人感。最后,片中尽管有着王宝强、王迅这样的喜剧演员,但在喜剧效果营造方面却未能尽力。喜剧效果营造与影片所要揭示的现实严峻性并不矛盾,突出的喜剧效果更能增强影片对观众的代入感,《我不是药神》《人生大事》等影片均以到位的喜剧效果营造赢得了观众,让他们更加关注影片所表现的社会问题、感悟人性的温暖。相对而言,《八角笼中》未能营造出应有的喜剧效果,且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喜剧资源。尽管如此,这部影片仍不失为一部现实主义力作,特别是在国产电影转型升级的当下,所有创作者都面临如何提升艺术质量、适应转型发展的挑战。在这种语境下,将类型美学与主流价值观进行对接而成的“新主流大片”以及此类表达现实同时又散发人性温暖之光的“温暖现实主义”影片,则是两个成功的突破。从这个角度看,此类影片对今后国产电影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研究员)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