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生态保护
“从人类世到新星世”
2022年10月12日 10: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0月12日总第2506期 作者:唐兴华

  詹姆斯·拉伍洛克因提出“盖娅假说”闻名遐迩,被喻为盖娅假说之父。其于百岁之际出版了新作《新星世:即将到来的超智能时代》,该书中文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2月推出。在书中,拉伍洛克提出,由于科技进步,地球随之结束了人类世,进入人与赛博格(Cyborg)并存的新星世,“地球从由人类主导的人类世进化到由无机智能控制的新星世,从自然选择进化到有意选择”。

  稳定的盖娅推动生命延续

  拉伍洛克的盖娅假说认为地球是“活”的,整个地球是一个超级有机体(即“盖娅”),人类、大气、海洋、陆地等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盖娅”能够自我调节,维系着生命体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无论我们生活在人类世还是新星世,都是在与盖娅互动过程中维持地球的稳定状态。因为一旦盖娅不再平衡稳定,那么地球将不复存在。拉伍洛克对未来人工智能世界的描述不是消极悲观的担忧,而是从生命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视角强调了盖娅的存在。为了维持盖娅的存在,赛博格也会与人和睦相处,以便建立盖娅的新稳态。

  拉伍洛克认为人类世始于1712年,止于300年之后,纽可门发明蒸汽泵不仅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更是人类世的开始。在人类世期间,人类获得了改变整个行星地表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能力,但人类世不是一个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拉伍洛克强调生命对地球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在所有生命中,人类是特殊的存在。这种特殊性在于人类力量强大到能够支配地球这个行星的每一个角落,因而人类能够有意识地促进和守护盖娅的稳定,能够唤醒宇宙,在与地球的互动中维持地球的和谐与稳定。人类世是人类独特的证明,人类能够利用科技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变和干预意味着人类更有意识地保持盖娅的状态。所有生物的紧密合作旨在促使盖娅的稳定状态,也只有盖娅处于稳定状态下,才能推动生命的延续。

  拉伍洛克以乐观的心态看待人类世时代的生态问题。虽然人类世意味着人类利用自身巨大影响对环境造成威胁,但人类世同样是一个人类有能力做出全球重大决策的时期。我们不仅造成破坏,更能够采取决策促进地球向好发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他将盖娅与人类类比,认为盖娅像人一样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脆弱。此时的盖娅很脆弱,一旦我们对它造成巨大的破坏,盖娅有可能很难恢复到一个稳定态。因而,我们必须发挥自身优势,有意识地对盖娅进行监管。人类世在拉伍洛克的理解中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这意味着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赛博格是我们生活在人类世的最好证明

  该书认为,人类世并不是永久存在的。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兴起,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新星世,新星世取代了人类世。新星世产生新的人工智能体赛博格,赛博格是从现有人工智能系统中演化的结果,是一种自然进化。赛博格于人类而言,思考速度快,能够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和自主纠正进化过程中的误差,赛博格将成为地球的新主人。赛博格和人类一样,也需要盖娅的恒温系统防御来自太阳的热辐射。在拉伍洛克看来,人类作为生命体,对于维持盖娅的稳定具有独特作用。所以很大程度上人类世意味着我们和赛博格能够和睦共处,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维持盖娅的稳定。这个时代的标志就是我们能够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信息。赛博格在拉伍洛克看来,并非是横空出世的机器,而是进化的必然产物。从有机到无机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人类与赛博格都是新星世的居民。对于盖娅而言,人类是维持盖娅的重要生物。拉伍洛克描述了未来的美好愿景:新星世居民能够和谐稳定地相处,以维护地球作为宜居星球的地位。

  书中关于人类世或新星世的论述,都是在拉伍洛克盖娅假说的前提下展开的。赛博格作为未来存在于地球上的居民,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也许未来时代会与我们当下时代有很大不同,但总归不是一种可怕的绝望之地。在拉伍洛克看来,盖娅变得越来越脆弱,其自身的修复能力亦变差,我们能做的就是更加有意识地保护盖娅。拉伍洛克强调人与周围环境的耦合关系,认为目前出现的生态恶化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因而,他并未苛责人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未将即将到来的超智能时代看作是人类的黑暗未来,而是大胆假设了在盖娅的“保护”下,人类与赛博格共生的状态。

  通过对新星世的大胆假设,拉伍洛克揭示了人工智能背后隐藏的生态思想。拉伍洛克在盖娅假说的范畴下讨论人类世到新星世的变化,这虽然极具吸引力,但其并未交代为何将1712年之后的300年划分为人类世,而将大约2012年之后的时代划分为新星世。此外,赛博格作为人类的演化或者说发明,实际上是人类的一种延续。我们可以说赛博格是人类的未来状态,但这并不必然是我们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恰恰相反,也许我们现在依旧活在人类世时代中,赛博格是我们生活在人类世的最好证明。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生态文明视野中的气候正义问题研究”(21BZX04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科学史系)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