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跨区转移跳出“资源诅咒”
2022年08月24日 09: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8月24日总第2477期  作者:于立

  自然资源枯竭引发的企业战略调整、区域产业转型和社会和谐稳定,是“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也是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及政治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多年来,各级政府出台系列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相关企业制定战略、调整布局,奋力跳出“资源诅咒”。总的看来成效很高,代价不小;经验很多,教训不少。

  从经济发展和资源禀赋的角度看,我国总的趋势是东部开发早,资源趋于枯竭;西部开发晚,资源相对丰富。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如何顺利转移到中西部,怎样科学评价这种跨区转移的效果,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及其溢出和胁迫效应》(李存芳等著,科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版)基于1992—2020年我国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的155个项目及其施行情况,系统研究资源枯竭型企业的发展过程和退出特征。书中提出并运用的重要概念或绩效指标有三个:“溢出效应”“胁迫效应”和“生态溢出效率”。用公式表示即“资源枯竭企业转移的生态溢出效率=溢出效应/胁迫效应”,作者主要借助这三个指标展开深度研究。

  首先,从东部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优势要素耦合的视角,探究企业跨区转移行为的科学性。东部有生产能力之“供”,也有资源之“求”;中西部有资源之“供”,也有经济发展之“求”,这种供求关系的耦合或均衡,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该书通过系统分析,揭示了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由于长期开发而面临严峻的资源枯竭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具有关键技术、高效管理、优秀人才、足够资金等一些优势要素。中西部资源开发既存在产业集中度较低、资源开发浪费较多、安全和新的地质灾害隐患较大、生态环境破坏较重等发展劣势,也具有一些优势要素,如丰富资源、优惠政策、富余人力、通畅物流等。双方具备明显的互补特征与耦合条件,一旦耦合顺利完成,即可实现共赢。作者通过分析发现,这种系统耦合度的高低,不仅可以反映出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之间相互影响、协同作用的程度强弱,以及企业跨区转移行为驱动强度的高低,而且可以作为企业跨区转移目标地选择的科学依据。

  其次,从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正面溢出效应与负面胁迫效应系统研究的思路,揭示企业跨区转移行为的规律性。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的实现,不仅是跨区投资的过程,还必然伴随关键技术、高效管理等知识的转移。这种转移行为可能产生正面溢出效应,促进承接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运营效益的提升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其形成涉及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问题。而作为资源开发活动的转移,企业跨区转移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土地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负面胁迫效应。因此,需要在一个包含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复合系统中,进行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正面溢出效应、负面胁迫效应的深度研究。

  作者研究发现,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的跨区转移行为既有产业内溢出效应,还有产业间溢出效应。产业内溢出效应主要通过示范模仿渠道和竞争优化渠道产生,且竞争优化渠道的溢出效能明显高于示范模仿渠道的溢出效能。产业间溢出效应的产生主要源于其参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的产业分工,嵌入当地产业链,形成基于投入产出关联的技术与管理新变化,促进当地产业间关联企业改进技术与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只不过这种产业间的溢出效应强度低于其产业内的溢出效应强度,其主要原因在于资源产业的专门性相对较强,产业关联性相对较弱。与此同时,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还因存在胁迫强化流与胁迫弱化流的交互作用而产生胁迫效应。这种胁迫效应的强度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并受到一些特定因素影响。

  最后,从生态溢出效率评价的取向,研判企业跨区转移行为调控政策的有效性。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的跨区转移行为,如果产生的溢出效应比较显著,对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的资源产业,乃至相关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如果产生的胁迫效应比较显著,对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或威胁会有所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会受到抑制。

  作者提出了企业跨区转移行为“生态溢出效率”的新概念。199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提出“生态效率”概念,以解释经济产出与环境影响的比值关系,即经济体以单位环境的破坏所换来的经济产出。而“生态溢出效率”则是转移行为的溢出产出与环境影响的比值关系,即经济体以单位环境的破坏所换来的体外的经济产出。该书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模型,选取中西部十省区资源产业十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生态溢出效率”不仅能够科学测度企业跨区转移行为溢出效应与胁迫效应的比值关系,丰富组织行为、资源经济和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体系,而且能够清晰反映企业跨区转移项目的环境破坏,对转移项目以外的本产业乃至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大小。

  在当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该书聚焦我国资源枯竭型企业有效退出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系统解答了资源枯竭型企业为何转移、能否转移、如何转移、转向何处、有何效应、效应幅度、如何调控等基本理论问题。期待作者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关注我国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原创性、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坚持以学术语言讲述中国经济管理故事,施展团队优势,交叉融通,突破瓶颈,为构建和丰富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政策研究作出更多贡献。

  (作者系天津财经大学原副校长)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