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史诗遇见新时代
2021年10月13日 09: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0月13日总第2264期 作者:杨霞

即使有那么一天

飞奔的野马变成枯木

洁白的羊群变成石头

雪山消失得无影无踪

大江大河不再流淌

天上的星星不再闪烁

灿烂的太阳逝去

雄狮大王格萨尔的故事

也会世代相传

——格萨尔艺人说唱

  习近平总书记称“三大史诗”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在大力推动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格萨尔史诗通识读本:朝向地方知识的现代性阐释》的出版适逢其时。

  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2月推出,15位来自不同学科、不同身份的专家、学者、作家,就现当代语境下格萨尔史诗的传承实践、理论成果,以及史诗文化的多样性展开讨论。它是一部面向大众的普及性读物,旨在揭示英雄史诗的宏大叙事对于教化民众、参与民俗生活事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文化价值,以及史诗与特定时空中的当下日常生活实践相濡相融的联系,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弘扬。

  当口耳相传的民间说唱进入当代文化语境、审美取向和情感结构,格萨尔史诗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置身于当代历史进程中的英雄史诗、神秘的格萨尔艺人、丰富多样的格萨尔音乐、格萨尔唐卡、格萨尔漫画、格萨尔书面文本、格萨尔藏戏、格萨尔石刻、格萨尔影视动漫等,正在经历着怎样的传承与变异?《格萨尔》与口头诗学、《格萨尔》与荷马史诗、《格萨尔》的跨文化语境传播,以及走向世界的格萨尔史诗,其历史轨辙、现实遭际、地方知识、美学品格、传承规律、实践方式、社会功能、文化意义等,如何通过迥异于传统的创新方式被大众所接受?该书致力于为回答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多种观点相互碰撞

  格萨尔史诗艺人在说唱这部伟大英雄史诗时,经常用三句话概括其宏大叙事:“上方天界遣使下凡,中间世上各种纷争,下界地狱完成业果。”格萨尔史诗是藏族民间诗歌的汇集,是集体记忆、本土知识、母语表达、民间习俗、宗教信仰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带有鲜明的本土文化印记。它并非狭义的文学,却又像种子一样可以生长或长入文学,因此广泛联系着乡土情调、民间心理、民俗事项和民众信仰。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回味经典”“流动的艺术”“他山之石”,集格萨尔学界老、中、青三代学人的集体智慧,是一本融知识性、学术性、前沿性和通俗性为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读本。三代学人在撰著中,具有经验、理论、历史与美学多重自觉,彼此说明、互为支撑。全书编辑体例开放、文类书写丰富,从时间和空间的多维视野,全面展示了格萨尔史诗文脉的演进过程,格萨尔史诗的基本命题,现代性学术理念下的学术思潮、学科体系和话语方式,即“声音、文字、影像、超文本链接、云技术等,即便没有取代传统非遗的存在方式和传播方式,也已经成为非遗传承和传播的新业态、新走向。能够大为便捷地接触到非遗,为人们的学习和欣赏、继承和发展、改编和创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朝戈金语)。读者从中能够看到多种观点与丰富思想相互碰撞所产生的耀眼光芒。

  格萨尔史诗在漫长历史传承中从未定型。现代生活的加速变迁以及文学场域和学科转型的变化,正在重新定义、拓展和丰富史诗研究的边界。面对风格多样,带有鲜明时代意识和本土文化印记的现实图景,该书意图突破学科壁垒,打通古今中外,将口头传统、文学研究与历史、哲学、艺术、人类学、美学等相结合,追求整体性视野的多学科互涉研究,体现了史诗文化本应具有的宏大视野。

  一曲多声部交响诗

  从口头传说到书面文本,再到传承形式的多样化,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是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选择、判断和再创造的结果,是对史诗所蕴含的民间文化精神的绵延传续,其传承与创新效应呈现出的开放姿态和丰富内涵,已然成为多民族现代文化艺术巨大的再生资源。

  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日益走向丰富与多样,几乎覆盖各种艺术门类。在全书第二部分“流动的艺术”中,读者将会看到诸多学者从各自角度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的梳理和呈现。其中体现跨学科多方法思想的内容,由中青年学者贡献。我们从中看到了学问的代际传承,看到了新锐的开拓创新。书中既有资深学者铢积寸累的经验,又有青年学者革故鼎新的见地,三代学者努力奏响一曲多声部的学术交响诗。如:“战神之裔:格萨尔史诗传承人”“王者风范:格萨尔史诗故事谱系”“格萨尔史诗人文符号”“格萨尔史诗美学断想”“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情采之美——一位作家眼中的《格萨尔》”“格萨尔口头史诗的音乐世界”“格萨尔史诗当代传承——艺术形式的多向性:格萨尔石刻、藏戏、唐卡、文本、 漫画、影视……以及格萨尔酥油花、格萨尔音乐剧、格萨尔水墨画、格萨尔动漫”“格萨尔史诗造型艺术:视觉的神圣叙事”等。20世纪后半叶伊始,史诗研究者在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当代社会里,发现了丰富的活形态史诗传统,它们既不是古典史诗,也不是西方史诗,在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中,活形态的“故”事“新”编,无论是创造性转化或创新性发展,重构、改写或者创作,均使“活样态”格萨尔史诗呈现出耳目一新的新文化样式。

  在书中,多样化的艺术传承形式,虽然依托不同的载体和媒介,却不仅仅停留在对史诗人物形象或其他造型、符号和人文色彩的展示和说明上,而是呈现出鲜明的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其民间性、神圣性、世俗性、审美性相互交织,蕴含了史诗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心理以及传统与现代的熔铸,同时满足了审美接受者、民众信仰者对古老史诗与多民族文化的好奇与期待,折射出格萨尔文化的大众影响力。

  一次关于历史、文学与个人话语的探险

  格萨尔史诗的传承除了口传系统,还有书面文本系统。口传系统是在时间之流中生生不息的活态系统,借声音传播,此一时彼一时,是人们无法同时踏进的一条河流,体现了民间口头传统的多样性变异机能。而书面文本系统则是在空间中铺陈的篇章,用文字传承把时间长河中不断流逝的语音流再现于文本空间,通过“有意味的文字”,记述逝去英雄时代的雄浑壮阔和金戈铁马。传统意义上的格萨尔史诗,有固有的说唱程式、情节框架和传承方式。在书中,史诗除了保持传统,更像是在历史话语、文学话语与个人话语之间的一次探险,尝试与广阔的人文关怀之间,建立起一种更富于多元异质包容力的能动关系,突出了创新性和现代性。

  作为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以艺人说唱为主体的史诗原叙事,成为现代读本的叙事背景和创作素材,并赋予了诸多新的内涵。源于民族集体记忆的格萨尔史诗,又被不断演绎生发出新形式和新内容。将史诗的宏大叙事,一个民族“想象的共同体”愿望,转换为个人话语的抒情性叙事,甚至现代性的修辞叙事策略,表现为一种现代性身份的诗意性想象,充当了民族集体记忆的意义载体,延伸了英雄史诗的家国情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今后我国文化建设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当下,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从而推动新时代的新发展。而思想匮乏与创新意识缺乏的具体表现,就是研究的模式化与形式僵化,阻滞了民族史诗研究的活力激发和创新发展。该书的出版,为推动格萨尔史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了一次有益尝试。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