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国之道
2021年04月14日 10: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4月14日第2146期 作者:刘金祥

  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化进程的路径或方式。鉴于具体国情不一和历史背景有别,不同国家所走的城市化道路不尽一致。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和独特模式。《城市中国之道——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化理论与模式研究》(刘士林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年4月版),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逻辑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对中国共产党城市化思想、新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建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都市化进程和城市群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模式创新、中国化城市道路及其现实挑战,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范畴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党治理城市经验

  城市化道路既是当代中国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城市科学的一项学术前沿课题。作为一种典型性的现代化现象,城市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仅使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乃至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状况发生了总体性变革,而且加快了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不仅改变和重塑了中国的外在形象,而且涵育和锻铸出中国城市特有的现代化质素,并推动现代化质素向广大乡村传播和扩散。质而言之,城市化使中国与世界实现全方位对接。

  城市化发展道路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的文化命题,城市科学界不仅有责任予以回应和解答,而且有义务对其作出科学的价值判断。城市经济学原理表明,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决策者为实现城市战略目标而确定和实施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策略的统一体,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迥然不同。因此,城市化发展模式是一个国家为实现现代化做出的路径选择,是一个国家内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和现实需要有机融会的产物。

  全书简要追溯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袖人物的城市化思想。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思想理论界关于城市化模式的中肯解析,通过对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城市化路径的理性评骘,揭示了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模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独立到协作的演变趋势和递嬗规律。作者认为政治型、经济型和文化型三种城市化发展模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道路必经的主流形态,有力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建设和治理城市的独特智慧和本土经验。政治型城市化最大的“成”,是成就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是后来一切事业和奋斗的基础和母体。经济型城市化最大的“得”,是我国顺利抵抗住全球金融危机,极大地提升了综合国力和城市竞争力。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一方面针对经济型城市化的后遗症——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的矛盾,强调了顺应城市发展“自然历史进程”的解决机制;另一方面明确了城市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直接回应了在当下不时回潮的“以小城镇为中心”“逆城市化”及“丑化城市美化乡村”等错误认识和倒退思潮,揭示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必定是以城市化为基本内涵的现代化。

  文化与城市共生共存

  中国城市化是一个崎岖多舛的漫长过程,也是一项繁复庞杂的浩大工程。作者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并联系历史文化,深刻阐明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特别是结合城市化的内在本质和根本目的,运用文化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等学科知识和原理,尝试提出中国未来城市化的总体思路和因应对策。

  正如蔡昉所提出的那样,“城市化过程可以有中国特色,结果不能有中国例外”。该书在审视和剖析我国城市化发展模式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从树立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提出文化型城市化发展模式最突出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的文化形态与精神功能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与核心机制;明确指出“文化城市最能体现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高度,是兼顾了传统与未来、政治与经济,最适合主体需求和城市本性的科学与全面发展模式”。作者认为,建设文化城市并不排斥城市的政治与经济功能,而是以文化发展为主题,对城市诸要素进行优化,最终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者援引中外思想观点和理论资源以及实践案例,向读者传递了文化与人类互洽互构、文化与城市共生共存的讯息。

  城市文化学研究成果之一

  城市科学随着时代嬗变呈现出不同样貌,因而,研究城市科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切入的角度也各不相同。放眼当今城市科学研究领域,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有城市社会学、城市历史学和城市人类学,而城市文化学近年来也呈现出不可替代的功能,该书就是城市文化学的研究成果之一。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建构模式探索、城市问题与中国话语、中国经验与城市案例。这种编排体例和撰述结构,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道路理论与实践概况所做的全景式学术概括,具体包括现当代城市思想的纵向研究,中国与欧美城市化道路的中外对比研究,以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地理学诠释宏观问题的跨学科研究。作者借助数据和实例,解读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原经济区、上海市和雄安新区的案例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中国城市化的理论脉络和实践走势,而且有助于人们从微观层面吸纳一些地区城市化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凸显了作者“为中国城市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的理论自觉。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