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域外风情
2021年04月07日 09: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4月7日第2141期 作者:田传茂

  原题:“同爱眼前酒,虚名何处有” 唐诗域外风情

  王峰《唐诗经典英译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唐诗在美国文坛的另一种风情。唐诗的踪迹在美国诗人的创作中无处不在。詹姆士·赖特有些诗作标题长而别致,如《读了一卷坏诗,心情抑郁,于是走向一处闲置的草场,央昆虫来做伴》,类似白居易《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这是诗题仿拟。唐诗中惯用的对偶手法亦见于美诗,如王红公《黑林的低语》中就有“黑林的低语,自万千树叶。深海的叹息,自千万浪花”。艾略特在早期创作中较少使用西方诗传统的跨行连续,而是像中国诗一样把语义停顿放在行尾。如他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女士画像》《风夜狂想曲》等,就较少使用跨行连续。

  在创作中化用中国诗

  绝句作为中国古诗的常见体裁,最具“真情”与“个性”,常以“口头语”写“眼前景”,至多写“弦外音”与“味外之味”。伊吾琳·司科特的诗集《仓促》中就有多首模仿绝句之作,如《冬月》中就有:“初月如银钩,吹过冰岩沼;如钩初月白,吹渡寒郊草。”翻译家宾纳由于深受翻译《唐诗三百首》的影响,创造了英诗“八行体”与中国律诗相结合的自由体诗歌。他的诗集《印第安土地》中的《恰帕拉组诗》是“中国式”八行体的典型范例,其中《椅子》一诗如下:

  椒树悬晃,遮住了湖景/我听到岸边的浪,孩子们的笑/诗怎能不突然来到我心中/在椒树下,在凉爽的南窗旁/昨天我们俩坐在这里写诗/你坐在黄椅子上,我坐绿椅/今天我能说什么?只有说/抬头看时,黄椅子是空的。

  美国诗人不仅模仿唐诗的形式,他们还超越形式,在创作中化用中国诗。首先是借用意象。例如赖特不仅将韦利所译的白居易诗句用在自己的诗中,还将原诗中的若干意象化用在诗中。其次是化用译文。例如王红公《短诗集》中的《又一春》,表现了诗人在深山中欣赏大自然之美,细致描绘了宁静而温馨的自然景物。诗中多处使用或化用了杜甫、王维和白居易的诗行。例如该诗第二节共四句,均有唐诗的影子。The white moon enters the heart of the river来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唯见江心秋月白”;The air is drugged with azalea blossoms来自杜甫《大云寺赞公房四首》的“地清栖暗芳”;Deep in the night a pine cone falls来自艾斯柯英译杜甫诗《月圆》中的“故园松桂发”。金斯伯格《中国组诗》之《读白居易抒怀》第五首也化用了中国古诗:

  而在苏州石桥下/的一个小巷,张继在这儿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被寒山寺的钟声唤醒/千年前河水拍打着他的小船。

  我们一眼便能看出这是化用张继的《枫桥夜泊》。摹写唐诗的精神是美诗的又一特点。宾纳1947年出版的《带走黑暗》中有一首《致李白》,把“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那种桀骜不驯、汪洋恣肆的品格描写得淋漓尽致,将自己与嗜酒的李白相比,表达了“同爱眼前酒,虚名何处有”的旷达之情。宾纳模仿李白天马行空的想象,以非常豪放的笔触写道:

  倒四大洋入酒盅/举七大洲让你心欢喜/你远古的脉冲成为我的脉冲/凭这酒杯,我知道你所说的充实/我停杯,你也停杯,你说,嗨/哪怕皇帝召见,我们大殿不登/你我一样独立、遨游物外/不顶紫色华盖,不闻钟鼓之声/你蹒跚去承旨,你被侍从抬高/酩酊大醉,醉眼松惺/……

  再现中国诗意境

  美国诗人在创作中经常借鉴唐诗的风格和意境。庞德在《华夏集》中,将李白“惊沙乱海日”和“荒城空大漠”用并列词组译出,中间不加任何连词、介词,这一译法掀起美国诗歌革命。庞德本人率先垂范,将简约风格融入创作中。例如《诗章》第49首源自《潇湘八景》中的题诗英译和庞德自己对诗画的理解,其遣词用字颇见简约之风。其中“雨;空江;旅程”(Rain; empty river; a voyage)便是由名词短语连缀而成,形成了强烈的意象并置效果。说到再现中国诗意境,首推加里·斯奈德。他曾说,“我最早是通过读庞德、阿瑟·韦利、宾纳以及其他一些人翻译的中国诗歌而受到中国文学影响的。我很欣赏隐逸的、历史的、宴饮唱和的以及学识渊博的中国诗。特别能感动我的是些写自然的诗,比如王维的诗,还有一些诗中的静的意境,后来我开始在老师陈世骧先生的指导下读原文的中国诗,而且越来越喜欢中国诗严谨的形式、精练的语言和复杂的意蕴。所有这些都对我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他又说,“我第一次读中国诗的英译是在十九岁,当时我理想中的大自然是一面四十五度的火山冰坡,或一片绝对处于原始状态的雨林。是中国诗帮我‘看见’了田野、农庄、纠缠在一起的灌木和旧砖房后的杜鹃花”。例如,他有一首诗写友人来访倾谈后雨中送别的情景:“明朝伴君行,至崖犹目送;斜雨打峭壁,遗君一斗篷;直趋下雪原,振衣万仞空;挥手自兹去,云雾掩行踪。”无论是诗的意象、意境、情趣,还是诗的语言结构,都能使我们联想到寒山的诗行:“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以及程颢的“万物静观皆自得”等。

  经由翻译,唐诗在其他语言中安家落户,并全方位地进入译语文化的文学创作,对其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美国是一个缩影。美国诗人模仿唐诗的诗题、对偶、句式、绝句、律诗形式,在其创作中通过借用中国题材、挪用意象、化用译文等方式,并通过表现中国诗简约的风格,摹写中国诗精神,极大地丰富了美国诗歌。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