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认识历史中的地理因素
2021年02月03日 09: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2月3日总第2104期 作者:朱士光

  去年仲秋时节,收到王培华寄赠其专著《元明北京建都与粮食供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0月版)。该书视角独特,正如郑师渠教授在“序言”中所指出的:对古都北京史的研究,已有包括通史性与专题在内的许多成果问世,现有成果多关注北京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从自然条件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互动关系这一历史理论重要视角切入的研究,尚付阙如。

  弥补研究视角空缺

  该书不仅致力于弥补北京史研究视角上的空缺,而且更具慧眼的是,抓住元明都城北京粮食供应这一关系朝政大局的具体问题深入展开探析。作者结合元明以前汉、唐、宋、辽、金时期人们的相关实践与认识,探讨北京及其附近区域的宏观地理区位形势与微观自然地理特点。剖析了元明统治集团与知识阶层对建都于燕的认识和变化,继而扩大到对我国南北方自然地理条件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粮食供应以及漕运通塞影响,再论及元明两代朝野对推进北方,特别是畿辅与西北农田水利,以及江南赋税征收之大政方针及其利弊得失,可谓切中元明两代朝纲要害。书中揭示出诸多对后世深具警示作用的历史见识,如提出国家粮食安全、西北生态环境建设等概念。

  在“引言”中,作者明示,这部著作从自然条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这一历史理论的重要视角切入,研究元明建都及其粮食供应问题。事实上,从这一视角研究中外历史上的重大问题,一直是白寿彝先生、瞿林东教授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历史研究的重要理论课题。早在1980年12月26日,白先生在为其挚友史念海先生《河山集·二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5月版)所作《序》中,引述我国古代史家司马迁、班固、顾炎武、顾祖禹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特别是马克思重视地理条件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后,赞赏史先生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探索历史上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并使之成为当前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之根据的治学理念。这表明白先生对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发展关系这一自古以来中外史学家、思想家十分关注的理论问题,已具卓见。

  几代学者的史学理论研究

  20世纪80年代初,白先生在制定多卷本《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撰写提纲时,继第一章“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后,第二章即设定为“历史发展的地理条件”。此章由瞿林东执笔撰成,该卷于1989年4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且多次印行。其后瞿林东还在《关于地理条件与中国历史进程的几个问题》(《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1期)中论及,最初在白先生主持下拟制《中国通史》“导论”卷撰写提纲时,其中第二卷“地理环境”含5节30目,表明白先生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地理环境问题在中国历史理论问题中的重要性。后来因对“导论”卷规模作适当压缩,使成书后第二章“历史发展的地理条件”仅含2节8目。尽管如此,成书后的两节,即“地理条件与历史发展”“中国地理条件的特点及其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还是把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作了概括性论述,使之成为该卷所论9个重要史学理论问题之一。在该文中,瞿林东还就“地理条件与中国历史进程”这一重要的中国现代历史学理论问题,进一步在“地理条件的复杂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地理条件之局部的独立性和整体的统一性及其与历史上政治统治的关系”“地理条件与民族、民族关系”“地理条件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具体方面作了深度阐释,大为充实了《中国通史》导论卷中“历史发展的地理条件”这一重大历史学理论问题的内容。

  综上可知,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师范大学几代学者前后相继,在现代历史学理论建设方面作出开创性贡献。其中,首推白先生大力倡导、指明方向、奠定基础;继之是瞿林东教授身体力行,对地理条件与中国历史发展互动关系这一现代史学理论问题,作了理论体系上的建构与阐释。该书作者则通过具体的课题研究,对这一史学理论问题作了丰富与深化。

  自觉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学科体系

  论及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除历史学科外还有历史地理学。这门新兴学科自20世纪初兴起,到30年代禹贡学会成立时已具雏形,至50年代初正式形成。其前身源自我国沿革地理学,一度被视为历史学分支学科,或地理学附属学科。至现代,随着这一学科日益发展成熟,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影响下地理环境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性,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人文地理环境。历史人文地理中的历史政治地理,就研究地理条件与历史发展关系的有关问题。笔者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半个多世纪间,尽管主攻方向是历史自然地理学,但对中国古都演变发展、古都文化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关系也作过一些探讨。

  新时代,我国学术文化与科学技术日益蓬勃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学科体系是其中一大任务。全国广大历史学者自当成为中坚力量,历史地理学者也当积极投入,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使既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能在国际史学领域产生积极影响的中国现代史学理论学科体系,在已有坚实基础上日益丰硕精深,并对历史学研究与发展发挥出应有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