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特色:走科技人文融合之路
2020年07月20日 08: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20日总第1970期 作者:彭青龙

  《论语》曰“四十不惑”,指人到中年,不迷惑,不致惑。对于刚过40岁生日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而言,意味着定位清晰、方向明确,并试图超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的新局面,《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哲学社会科学的本真性,走科技人文融合之路。

  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主体,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勃勃生机。传承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创新发展;传承亦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在与世界多样文化的对话交流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共同致力于人类社会知识体系建设。

  做中国改革实践经验的传播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根本。中国大地正在进行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中国,而且广泛地影响着世界。然而,既有的经验和理论不能完全解释中国的改革实践,急需中国学者归纳总结“中国经验”,提炼成“中国理论”,从而让“中国智慧”广泛传播并惠及世界。

  做“科技人文命运共同体”的探索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特色。以人工智能为主要标志的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衍生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本学报以刊载问题导向、交叉融合的前沿成果为特色发展方向,努力为消解科技人文“融通赤字”、促进跨学科研究作出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 彭青龙)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