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沟延鼎家史》(陈贵辉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版)是一部普通百姓的家族史,作者为缅怀先人、传承和弘扬父辈家风,积十年之功写就。全书从明朝洪武初年太始祖父陈超从庐州府合肥县军屯迁徙兰州开始写起,时间跨度长达600余年,粗线条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变迁、民间生活、地方风俗、生存状态和家庭悲欢。
该书的基本篇幅是作者父亲陈延鼎一生与命运抗争的记录,足可视为亿万中国普通农民的缩影。陈延鼎是甘肃省永靖县陈井镇陈家沟人,生于1933年,卒于1985年,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从战乱频仍到新中国成立、从“文革”浩劫至拨乱反正的岁月。书中详细记录了陈延鼎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与命运抗争,历尽千辛万苦,赡养双亲、培育五个子女长大成人。陈延鼎“有一副大山般的脊梁,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压弯他、难倒他,反倒是当有形或无形的重担搁在他肩上时,他都会条件反射似的更加挺直,显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刚毅”。读到这里,我想起了罗曼·罗兰的一句话:“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罗兰对英雄的解读,用来诠释那个时代老百姓的精神品格非常恰当。
自古以来,史家都是为帝王将相和英雄豪杰写史立传,记录一些名门望族家传的也不少,但系统展示农民家史、为普通农民著书作传者极为罕见。然而,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我们民族的历史才是完整的。实际上,家史作为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真实的历史,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史,才能构成整个民族的准确记忆,组成国家的信史。该书就是真实记载的国家的信史。倘若更多家庭撰作这样的家史,就是在铭记我们民族的记忆,传承优良的中国特色家文化。
家文化的根本是家风文化。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风气、风格、风尚,反映了家庭或家族的内在气质和精神品格,是维系家庭、家族存在和发展的纽带。全书使我们看到了“延鼎家风”的传承:延鼎侍奉双亲无微不至,他的五个子女也无不孝亲敬长;延鼎注重孩子的品德和知识的教育,其孙辈们个个成人成才;延鼎吃苦耐劳,不向命运低头,孩子们也积极向上,在各自岗位上努力立德立功立言。这就是家风的传承、中华家文化的传承。正是这种以家风为核心的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使得中华民族以5000年文明屹立于世。
从这部普通农民家史中,还可以得到一种启示:推进乡风文明,必须传承和培育优良家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始终是国家的主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进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而乡风文明建设的抓手和重要标志就是培育优秀家风。家风好不仅民风淳,家风正还能促进党风正、政风清。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着眼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中国农民,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批判继承谱牒家训、祠堂文化、牌匾楹联中的积极内容,讲好家风故事,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以好家风温润好民风,这是国家战略,也是时代要求。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应该将家庭家风建设视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充分发掘和弘扬优良家风文化,培育时代家风。正如作者所言,“用优秀传统文化和家族文化、家风、家规、家教熏陶和滋养后人,把先祖的智慧和德行传给后代,可以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启迪人生、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中华家文化研究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