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社会学发展的学术档案
2020年06月03日 08:3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3日总第1939期 作者:刘蕾

  追本溯源来讲,意大利的社会学同中国的情形一样也属于舶来品。在学科合法化的争取中,意大利的社会学曾被指责一味地吹嘘和夸大美国理论,不管它的支持者还是批评者,都无一例外地将其作为舶来品来看待。本文借由意大利社会学学科发展的介绍,观它山之石,审视这一来自地中海—南欧国家的学科动态,以此来比照和深入理解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轨迹与历程。

  正如诸多学者的预判,意大利社会学有着辉煌的起源、复杂的过往和异常矛盾的当下。意大利知名社会学家有主张“精英循环论”的帕累托和莫斯卡,提出基尼系数的基尼,还有国人鲜有闻之的欧力威蒂(Olivetti)以及菲拉罗帝(Ferrarotti)。现如今,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知名社会学者也不乏意大利人,如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主席安娜玛利亚·坎帕尼尼。从世界范围来讲,一个南欧国家的社会学学科综合实力可见一斑。然而,从帕森斯以来,国际社会学的重心开始从欧洲转移到美国,诸多理论和方法也是一味地“最炫美国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把目光投向这个地中海—南欧国家的社会学,重点从学术刊物、学科教育以及学派和协会这三个方面来窥探和了解它的学科浮沉。

  期刊促成社会学学术圈的建立

  意大利有三大出版集团共同推动着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在引入外国理论和学科自我建设上都作出了巨大贡献。首先,欧力威蒂的出版公司Edizioni di Comunita是意大利最大的社会学学科出版公司,在学术出版领域一直处于先锋地位。该社出版一系列大众和精英读物,包含迪尔凯姆、韦伯、曼海姆、贝克尔的经典著作。这里也一度是意大利社会学家的盛大秀场,除了刊发欧力威蒂本人的研究成果,还包括一些知名学者的作品,如圣·阿夸维瓦(Acquaviva)的宗教社会学著作《工业文明中的神圣日食》、伽利诺(Gallino)的《经济与工业社会学调查》。作为第二大出版社,穆里诺出版社(Mulino)翻译出版了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结构》、莫顿的《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以及拉扎斯菲尔德的一系列作品。而自诩“帕森斯主义者”的伽利诺则把他翻译的《社会系统》交由欧力威蒂的公司出版。第三大出版社是Einaudi,该社有着很清晰的左翼倾向,意大利共产主义思想家、意共总书记葛兰西的《狱中札记》就是由这个出版社发行。它的很多编辑都是知名的意大利共产党文人。此外,它还推广了法兰克福学派的诸多学者如马尔库塞、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作品。其他值得关注的还有韦伯社会学方法论著述、戈夫曼的《庇护》。

  与此同时,在意大利也有一批表现突出的社会学学术刊物,如《社会学季刊》(Quaderni di sociologia)、《社会学和社会研究》(Sociologia e ricerca sociale)、《社会研究争鸣》(Bellettino delle recerche sociali)。上述期刊侧重学科综合发展情况,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子学科领域的期刊,如《农业社会》(Societa urale)着重介绍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说,这些期刊为社会学学术小圈子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结构化因素,大部分社会学者都在学术刊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担任编辑或者编委会成员。一方面,学者们能够借此建立一个以高度的小团体忠诚度为特征的学科同盟,他们推举学术代理人并使其在圈内的符号资本的分配中拥有十足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学者们也可以通过期刊来识别学术团队,他们通过发表,尤其是在特定刊物上的发表,确立了自己的学术标识,融入并置身于一定的学术网络之中。

  学术研究中心为社会学学院化做准备

  二战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意大利的社会学都不是作为独立学科出现的,虽然基尼和他的团队有少量的侧重量化研究的学术活动,但由于法西斯势力的操纵,学科发展呈现真空状态。社会学首先作为统计学院的一门基础课程出现,课程的教授多数是由编外讲师(libero docente)担任。这种职位并不是学院的正式职位,类似于德国的privatdozent(德语为编外讲师)。

  社会学者一开始多数在大学以外(主要是一些研究中心)就职,借由这些机构,学者们开始寻求关系网络的扩展和项目资金来源。按照地理位置的不同,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主要有以下三个。第一个是米兰的国家社会保障中心(CNPDS)。该中心在意大利社会学研究中有特殊地位,通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穆里诺协会合办学术研讨会,有一批学者为拥趸。第二个是博洛尼亚的穆里诺协会(Il Mulino)。它有天主教背景,创立者也多为哲学和法学出身,早期学术活动集中在协会同名的文化杂志上。该协会通过吸引企业家来推动意大利社会科学发展,立足于协会同名的出版公司,打造了一系列的社会学合集。协会内部学者参照哈佛大学社会关系学院的学术分工模式,有着泾渭分明的研究领域及学术代理人。第三个是位于伊夫雷亚的社会关系办公室(Ufficio Relazione Sociali)。该协会由欧力威蒂财团创立,倾向于应用社会学和现代化发展相关的领域,突出意大利社会学的实践特色。核心人物欧力威蒂本人也周游世界寻求该机构与外界的长期合作。这些学术研究中心已经储备了很多社会学者,他们以此积累学术和政治网络,为社会学的学院化做好了准备。

  社会学系在二战后的前十年里并没有建立,直到1962年特伦托大学首次成立了独立的社会学系并开始授予社会学本科学位。自此,社会学在其学科全面合法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社会学者进入高校学术圈后,其职位系统分别为终身制教授、编外讲师、非终身制副教授、终身制助教和没有工资的助教。这种传统设置也一直饱受诟病,Giglioli(1979)将之描述为“自相矛盾的中心化和碎片化”,形式上高度的中心化,管理上奉行巴尔干主义但是却重视个人主义。此时其他地方的高校还只在刚刚取得自主权的政治科学学院里开办社会学课程,随着米兰、博洛尼亚、安科纳等大学纷纷开办社会学专业,面向社会学者的学术就业市场也逐渐打开。社会学者们也开始向着职业化做出全面努力,如研究中心、学术网络、学术刊物、专业研究机构和有着坚实基础的国外合作关系,意大利的社会学慢慢也进入学术视野。

  学派处于变化之中

  1958年,意大利成立了社会科学协会,目的是对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进行制度化推广。而意大利社会学会的成立事宜却一直延迟到1979年才开始讨论并于次年成立。时至今日,意大利社会学在全国散布着多个学术阵营和利益集团,主要包含三大流派。首先是米兰和都灵本地的土著学者,他们吹嘘自身的古罗马血统的文化贵族身份且具有很强的国际人脉。其次是以号称“意大利社会学之父”的阿迪哥(Ardigo)和他的追随者为代表的天主教社会学者,他们部分是传教士,作品主要发表在《社会学和社会研究》上。依托于阿迪哥的学术网络,该流派主要涉猎文史哲等人文研究、日常生活和反思社会学。最后是以阿尼奥利(Agnoli)为代表的应用学派,主要研究劳动力市场、大众传播、官僚组织结构及社会政策、医学社会学等方面。不同于前两个派别,它的代言人频换且内部有一些不成文的非正式规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流派的学者们都面临着学术职业化发展的道路。由于处在不断变化的学术网络中,他们的发表策略、研究方法论以及学者践行角色都在发生微妙变化。

  通观意大利社会学的发展,每个阶段和侧面都更像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安排。今天的意大利社会学,按照意大利社会学家科素和波托里尼的说法,正像将要横穿墨西拿海峡的奥德赛,一面是吃人的斯库拉(Scylla)女妖,另一面是凶险的卡利布提斯(Charybdis)旋涡。社会学者们面临着学术化或者非学术化、理论反思或者应用研究、作为人文学科的社会学或者作为社会科学的社会学的多重区分局势。多面神雅努斯(Janus)一样的意大利社会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变得日益复杂,更需要新时代的社会学者做出明确定位。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