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医院运行机制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019年08月14日 09: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14日总第1756期 作者:余少祥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明确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根据复旦大学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发布的数据,仅仅是引起媒体和公众关注的医患冲突重案数量,近10年中增加了20余倍。频繁发生的 “医闹”和伤医事件,折射出我国医患关系呈现紧张态势。

  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

  在本质上,医患双方是一种“利益共同体”,是以信任为基础的重要社会关系。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医疗服务过度市场化。医患关系紧张最主要的推手,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强化的医疗服务市场化模式。由于医院普遍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体制,一些医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使医患关系演化为某种利益关系。加上医生的收入与创收直接挂钩,部分医生以“过度医疗、大处方”等手段实现效益最大化,使患者承担了过多的诊疗费用。同时,药品制造商和经销商为医生追求“高效益”起了催化剂作用,加剧了患者的反感和不信任。在治疗失败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患者很容易将矛头指向医院一方的医务人员。

  二是大医院诊疗量过大。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供需失衡是引发医患矛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一半又集中在大医院,导致大医院诊疗量大,医生常年超负荷工作,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疗和服务质量。比如一些患者通宵排队,甚至等候多日,医生两三分钟就结束门诊,往往心存不满。也有个别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欠佳,再加上在诊疗中出现失误,就会成为医患矛盾的“导火索”。

  三是患者维权难度大。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患者维权渠道不畅通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通常,医方拥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患方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一旦遇到事故,患者既没有专业知识,又不能获得证据,加上维权渠道不畅,很容易出现敌对情绪和过激言行。事实上,在充满未知数和变数的医疗领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即使医生不出现失误,一些“抢救无效”的病例还是会发生。但是,患方很少了解这一点,如果医院没有做好告知义务,患方就认为是医疗事故。

  四是社会信任度不高。社会整体信任度不高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一项有关华东地区的调查显示,只有10%的患者信任医生。由于不被信任,使得已经被异化的医患关系在某些时刻骤变为致命关系。加上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加剧等在“看病贵、看病难、疗效差、医生态度冷漠”的诊疗过程中被不断激化,医患关系成为社会深层次矛盾和压力的“火山口”。

  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是关键

  医患关系趋于紧张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安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如何破解目前的困局,是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第一,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扭转医院逐利倾向。医疗卫生事业在本质上是一个“市场失灵”的领域,不能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剔除公立医院“自收自支”“自我创收”的逐利机制。目前,一些地方对暴力伤医事件实行“零容忍”,不断加强医院的安保力量,如在医院设立警察副院长、建立入侵警报系统等,都是治标不治本之策。因为在出现分歧时,关键是要弥合矛盾。只有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医疗体制,医患关系才能真正回到常态。

  第二,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解决“看病难”问题。“看病难”问题突出体现在城市大医院和地区中心医院,目前在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医院看病并不难。因此,应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引导更多的患者到二级及以下医院就诊,以缓解三级医院诊疗的压力。在国外,各级医院有不同的职能分工,但医生水平没有高下,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具体做法是,以分级诊疗制度取代医院分级制度,鼓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分流大医院诊疗的压力。如果能有效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社会怨气会减少很多,暴力伤医问题也会相应减少。

  第三,减轻患者负担,切实解决“看病贵”问题。一直以来,“看病贵”问题比较突出。以北京市为例,2012年实行“医药分开”以后,一些医院的药价确实降低了,但挂号费、治疗费和手术费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零点调查集团的一项调查显示,超90%被访者认为看病费用仍居高不下,87%的人表示“现在看病更贵”。因此,政府须正视医疗体制和体系的弊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改善医院的建筑、设备设施条件,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等,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只有医院不再以“创收”为目标,才有可能真正降低百姓的看病费用。这是新医改的题中之义,也是全社会的期盼。

  第四,改革医院的薪酬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可改革医院薪酬体系,适当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做到公开透明,让其有尊严、靠技术得到合理回报。只要不将医生适当的高收入建立在创收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一定的工作量之上,相信大家都会认可,医患关系也会更趋近平和。

  第五,加强医疗职业道德建设,增进医患双方理解信任。由于部分医务人员对患方态度失佳,或对其知情同意权等缺乏应有的尊重,导致患方不太信任医院和医生。事实上,患者求医是在陷入困境时的求助,医院的救治是基于人道主义的关怀,目的是应对疾病、促进健康。正因如此,国际社会普遍将“知情、同意、自由、不伤害、最优化”作为医学道德的最基本原则。显然,破解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危机,必须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增进医患双方的理解和信任。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