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蕴含了中国自然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是基于传统发展的一种理念创新。有别于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完成后或工业化后期才开始全面系统地治理环境污染和修复生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已经较早地意识到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并从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等多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超越了西方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模式,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相融合,成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上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成就。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绿色”确定为新发展理念之一,明确“污染防治”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新时代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不仅为全球贡献了四分之一的新增森林面积,也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了普惠群众的民生福祉。中国在创造举世瞩目生态奇迹的过程中,逐渐转变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在绿色低碳转型、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也存在短板,还需要久久为功,持续推进。一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产业、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等举措,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二是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通过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风能源、硅能源、氢能源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积极推动传统化石能源的绿色低碳开采和高效清洁利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三是建立健全绿色制度体系,通过协同推进自然资源核算制度、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政绩考核制度、环境管理制度、地区间环保协调和利益平衡制度、绿色经济政策、绿色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四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运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做到精准治污,统筹水资源、土壤资源、矿产资源的协同控制,做到科学治污;通过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做到依法治污。五是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通过遥感技术、航空无人机、移动巡护监测车和地面观测设备等多种监测手段协同监测,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要生态空间的监管与保护。同时,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教育和推广普及,提升群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度。
面向未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造福人民、惠及世界,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耦合研究”(18BJY10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