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在新时代再放光彩
——访斯里兰卡出版家丹尼斯·库拉顿加
2023年10月13日 10: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0月13日第2750期 作者:

  2023年6月14日,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斯里兰卡海王星出版社社长、海王星印刷集团CEO丹尼斯·库拉顿加(Dinesh Kulatunga)获此殊荣。他以书为媒,向国际社会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世界理解中华文明、感知中国精神作出了卓越贡献。作为知名出版家,库拉顿加将中国多部文化经典引进斯里兰卡,组织了百余种中国图书在斯里兰卡出版发行。作为优秀翻译家,库拉顿加完成了145种中国主题图书的翻译出版,包括《中国奇迹的奥秘》《依靠谁·为了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执政的》等,在斯里兰卡当地引起热烈反响。作为积极的文化使者,库拉顿加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加深中国与斯里兰卡对彼此文明的理解。

  出版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出版家对文明交流往往有独到的阐述和解读。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库拉顿加,请他结合翻译、出版和传播中国作品的经历,阐述他对中华文明特质、中斯文明交流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议题的理解。

  2023年6月14日,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斯里兰卡海王星出版社社长、海王星印刷集团CEO丹尼斯·库拉顿加(Dinesh Kulatunga)获此殊荣。他以书为媒,向国际社会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世界理解中华文明、感知中国精神作出了卓越贡献。作为知名出版家,库拉顿加将中国多部文化经典引进斯里兰卡,组织了百余种中国图书在斯里兰卡出版发行。作为优秀翻译家,库拉顿加完成了145种中国主题图书的翻译出版,包括《中国奇迹的奥秘》《依靠谁·为了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执政的》等,在斯里兰卡当地引起热烈反响。作为积极的文化使者,库拉顿加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加深中国与斯里兰卡对彼此文明的理解。

  出版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出版家对文明交流往往有独到的阐述和解读。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库拉顿加,请他结合翻译、出版和传播中国作品的经历,阐述他对中华文明特质、中斯文明交流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议题的理解。

   

  

  ■丹尼斯·库拉顿加 受访者/供图

   

  

   

 

   

  

  ■丹尼斯·库拉顿加翻译并出版的一系列中国题材书籍(泰尔米语版)受访者/供图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拥有大量读者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翻译了很多中国故事,这些译著在斯里兰卡的出版和传播情况如何?

  库拉顿加: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斯里兰卡有很多介绍毛泽东思想与著作的袖珍版书籍。我清楚地记得,在上下班来回穿梭的公共汽车和火车上,很多乘客手捧中国主题的图书和手册,沉浸其中。由于我的父亲对中国共产党、中国国家领导人及中国的发展有着浓厚兴趣,当时还是一个孩子的我深受感染,因此也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中国主题的英文书籍。

  如今,斯里兰卡学术界有许多对中国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感兴趣的人士,因此中国主题的图书在斯里兰卡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我们承担了将“解读中国共产党”系列丛书翻译为僧伽罗语、将“中国奇迹”系列丛书翻译为泰米尔语的出版任务。鉴于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之治”的兴趣日益高涨,我相信斯里兰卡读者对中国主题图书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2022年,海王星出版社获得了一本有关习近平主席生动深刻运用典故的书籍《平“语”近人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翻译权与出版权。习近平主席在演讲时经常引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这充分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中国知识分子思维品格方面所具有的持久影响力。出于自己的浓厚兴趣与翻译热情,我主动承担起了该书的翻译工作。该书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出版,并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办的国际书展上推出。我相信,它一定会在斯里兰卡及整个印度洋地区拥有大量的读者,也将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习近平主席的治国理念与执政哲学。

  我的代表性译作《中国奇迹的奥秘》是“解读中国共产党”系列丛书的一部分。该书对中国发展奇迹作了总结与概述,介绍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中国共产党对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清晰擘画。当前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于中国将是另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和善于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规划的传统,对世界各国具有重要启示作用,也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最佳榜样。

  《中国奇迹的奥秘》中提到了中国新发展阶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鲜明特质及其相互关系。在我看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手段,“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原则,“全面从严治党”是具体行动。这些有关中国未来规划的既定战略目标,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服务国家所做出的坚定承诺和承担的政治责任。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百余年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所做的持续努力。

  我也翻译了《少年中国说》(僧伽罗语版),该书汇编了30余篇文章,总结中国历代王朝更替史与治理之道,以及历史上中国著名学者对于国家兴衰经验的深刻见解。该书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互交织的典型范例,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继续影响当今中国人的思维和心态,又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除僧伽罗语外,该书还被翻译为多种语言,获得世界各地数百万不同背景读者的一致好评。

  我翻译过的中国图书还包括“王子历险记”系列和“中国少数民族节日”系列。“王子历险记”系列小说将奇幻元素与现实经历相结合,激发了年轻读者的想象力。“中国少数民族节日”系列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生动描绘了10个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当斯里兰卡民众阅读这些书籍时,会发现主人公的经历与自己的人生故事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极大地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当前,根据上述书籍中一些故事创作的舞台剧在斯里兰卡颇受欢迎,并通过社交媒体大范围传播,让“中国叙事”得以广泛普及。

  2020年初,中国迅速行动向斯里兰卡抗疫伸出援手。我们收到了来自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捐赠的新冠疫情防控手册的版权后迅速组织翻译并在斯里兰卡出版了僧伽罗语版、泰米尔语版和英语版。当时我们在纸质书籍制作上遇到了困难,因此将手册上传到社交媒体上供人们免费下载。它先后被6万多人下载,满足了斯里兰卡企业部门的需求,对保障当地民众的生命安全产生了重大积极影响。斯里兰卡能够克服新冠疫情并渡过经济危机,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慷慨相助。

  海上丝绸之路有效联结中斯文明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与斯里兰卡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国之间的文明交流史有哪些特色?

  库拉顿加:中斯两国都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迷人的文化氛围。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和斯里兰卡一直维持着长期友好关系。这一持久的关系纽带源于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贸易往来和广泛的知识交流。历史上,中国曾多次派出使团,开辟陆海贸易通道,其中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有效联结了东西方文明。

  具体而言,中斯文明交流史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首先,贸易联系在促进两国文明交往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与历史上的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等西方大国以占领、蚕食和吞并其他弱国不同,中国历史展现了一幅截然不同的大国崛起图景。事实上,到15世纪,以郑和下西洋为文化标识的中国已经具备世界海军强国的实力。1405—1433年间,出于经济贸易交流目的,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七次穿越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等海域。郑和七下西洋,其中有六次经过锡兰,也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他的访问不仅为加强中斯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也见证了中国海洋文明的历史轨迹。1911年,人们在斯里兰卡加勒古城发现了郑和在此竖立的石碑,以一种有趣的方式证实了中斯深厚的历史文化联系。这块石碑上面刻有汉语、泰米尔语和波斯语三种语言的铭文。这一文物被发现后,作为郑和下西洋的珍贵纪念文物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国家博物馆精心保存。

  其次,佛教文化是中斯悠久交往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增进两国之间民间交流的重要纽带。少林拳谱、太极拳等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都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早在公元5世纪,中国佛教高僧法显大师就曾在斯里兰卡游学。自此以后,中斯佛教文化交流持续活跃发展。

  最后,近代以来,中斯一直保持着持久而稳固的友好关系,高层往来不断。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双边关系可以追溯到正式建交之前,即1952年的《米胶协定》,这一协定的签署提升了两国之间的友谊。1957年2月,中国与斯里兰卡正式建交,斯里兰卡成为近代以来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南亚国家之一,两国关系因此得以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多重现代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问题?

  库拉顿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深厚的历史根基在现代中国被赋予多重现代意义,在充满活力的中国现代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坚固。中华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古老遗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丰富着中国独特的文化景观。它们包含多种多样的元素,涉及语言、艺术、文学、哲学、医学、烹饪和其他传统习俗,在今天仍旧以一种深刻的方式塑造着中国的现代文明。

  关于中国古代发明的历史故事,我从小就熟稔于心。这些故事展示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深深吸引了大批如同我这样的历史与科技爱好者。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和许多其他变革性的技术创新,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作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们堪称中华文明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杰出创造。古代中国的发明创造不仅为中国带来了经济、文化及技术方面的巨大价值,经各种途径传播至西方后,也加速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闪耀着人性和思想的光辉,是中国哲学和伦理体系的宝贵遗产,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这些古老的哲学思想为辨别“何为真理”和如何“理解现实”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并与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产生共鸣。事实证明,直至今天,人们依然能够从这些古老的思想中获得洞察世界的启迪与灵感,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中华传统文化中注重和谐、实现平衡和追求智慧等思想,也为当今中国的国家治理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中华文明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理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要论述?

  库拉顿加:习近平主席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这一重要论述富有深意。中华民族在古代创造了举世公认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成就。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华文明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然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值得肯定的是,即使在遭遇曲折的时期,中华文明也从未停止其不断向上生长的生命力。正是苦难与挫折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顽强意志,也赋予了中华文明强大的韧性与适应力。 

  如今的中国和平发展、再创辉煌。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成就显著,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这是十分了不起的历史性成就,中华文明因此在新时代的中国再度绽放光彩。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以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建设富有时代意义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在文化领域的一大重要创新举措,这一举措也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第二个结合”,在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将起到重大的理论支撑作用。习近平主席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在我看来,二者的契合性和共通点在于,都强调人的创造性,也都包含着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方面,作为中国人民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中继承和发展的信仰结晶和实践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幸福理论也是建立在肯定人作为个体意义的哲学理念之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具有创造性和社会性,通过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与生产资料的相互影响,来塑造自己的生活从而实现自身幸福。

  习近平主席曾在诸多重要场合阐释对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入思考和深刻理解。十年前他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今年3月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对中国与世界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我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华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可以视为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种深邃形态;而“全球文明倡议”体现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和谐共生的相处之道,对于促进世界文明持续繁荣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2019年,我曾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这场文明盛会上,习近平主席总结了亚洲文明的辉煌成果,也阐述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习近平主席所阐述的文明观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胸怀与特质。在活动期间,我参加了许多研讨会,收获了诸多启示,让我对中华文明、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有了全新的思考。

  同西方文明相比,中华文明侧重于对人文价值和精神内核的追求。不同于许多西方国家根深蒂固的分裂主义倾向和个人主义文化,自古以来,和合共生造就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历史基因,也决定了中国将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在历史上从未建立过殖民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跃升自始至终是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的。

  毫无疑问,在新时代,中华文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作用,促成了中国在农业、制造业和贸易等方面的历史性进步,进而对全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中华文明也成就了如今中国耀眼的国际地位、外交事业和全球影响力,促进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发展。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