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东北振兴应有更大作为
2022年10月27日 05: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0月27日第2517期 作者:谢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东北地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东北地区考察,对东北振兴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为新时代推进东北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们亟须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推进东北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东北全面振兴上展现更大作为。

  第一,统筹发展与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这就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把东北振兴置于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通盘考虑,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间的对接、协同、交流、合作,以更好承担国家“五大安全”使命,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东北地区应把安全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平稳健康发展,努力在“十四五”时期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并成为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区域样板。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以高水平制度创新为着力点,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为落脚点,不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提供有力体制机制保障。一是深化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中,推动央企与地方企业深化合作、协同发展。二是采取创新举措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轻资产企业融资难题,围绕企业需求进行政策创新,提高服务企业的针对性、实效性,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第三,塑造产业发展新格局。东北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资源、能源等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地区,实体经济发展基础雄厚。东北振兴需要重视创新驱动发展,以振兴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为切入点,在激发数字经济潜力和深化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数字技术等应用的过程中,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产业技术水平、附加价值和竞争力。同时,由于东北产业、产品结构中的“原字号”“初字号”比重较高,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经济周期敏感性特征。因此,东北振兴必须在克服产业、产品结构周期敏感性问题上下功夫,以培育壮大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新字号”为重点,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第四,改善民生以推进共同富裕。东北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需要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首先,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是东北振兴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着力点。东北振兴需要不断提高发展质量,让人民群众真正分享振兴成果。其次,民生保障水平是检验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尺。要在弥补民生短板上下足功夫,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完善养老、医疗、就业、兜底救助等方面的保障体系。再次,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后,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乡村振兴,增强农民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和能力。

  第五,培育发挥绿色优势。东北土地肥沃、面积广阔、无霜期短、病虫害少,具有发展高附加值绿色农业的先天优势和推进绿色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进一步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把绿色低碳理念全面落实到一二三产业发展中,提升绿色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二是优化用地结构,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三是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大气环境综合治理,消除重污染天气;打好碧水保卫战,完善河湖长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打好净土保卫战,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推进土壤治理和保护,守护好东北珍贵的黑土地。四是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第六,建设开放合作新高地。东北地处东北亚中心区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东北振兴关乎国家发展大局。东北应抓住历史机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全力打造我国对外开放新前沿。一是尽快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二是完善更加有利于开放合作的政策体系,加快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加强海事、涉外司法保障,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三是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载体建设,深入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化与俄、日、韩、朝、蒙等国合作。四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发挥港口资源和腹地运输资源优势,以海铁联运为主要方式,联通蒙俄和欧洲铁路干线,连接沿线枢纽和口岸,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畅通海陆大通道。五是加快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完善集疏运体系,优化运营组织,创新物流模式,提升通道整体运行效率。

  (作者系辽宁大学经济学部教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