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学高质量发展
2021年05月19日 08: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19日第2168期 作者:高莹

  5月15日,百年中国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暨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谢伏瞻,副院长、党组成员王灵桂,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主任李培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主持开幕式。

  贯彻落实“5·17”重要讲话精神

  谢伏瞻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科学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哲学社会科学的职责任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肩负起这一崇高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不断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创能力,奋力书写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壮丽篇章。

  谢伏瞻强调,今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建院十周年,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的同志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自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研究院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要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密切结合,着力增强原创能力、勇于提炼标识性概念、奋力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推出一批具有时代高度、代表当代中国社会学发展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聚焦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推出更多对政策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事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优秀成果,着力提升智库影响力;要把握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优势资源、优秀人才集中到重大课题联合攻关上来,围绕出顶尖成果和拔尖人才的目标,打造国际一流名院。

  王灵桂表示,办好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应突出优势学科,强化重点学科,加快特色学科建设步伐,扶持新兴学科,以基础学科建设促进新型智库发展;继续加强与国内外智库的合作与交流,整合研究力量,协同产出成果,搭建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外学术传播力度,讲好中国故事,及时向国内外社会提供准确、高质量的专业信息,不断提升智库话语权;在出顶尖成果和顶尖人才方面下功夫,打造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努力培养新时代的“大先生”。

  李培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气势宏大、思想深刻、催人奋进,是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历史机遇,注重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把问题导向和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反映社会变迁的持续跟踪调查,按照建成国家知名、国际一流的高端智库的发展目标和路线继续努力,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引领社会发展领域的研究。

  张翼表示,新发展阶段为社会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时代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研究走向深入,促进基础研究和对策研究融合发展,为推进国家新型智库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

  与会学者围绕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其中,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性问题备受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景天魁谈到,清末民初,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稍后又传入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本土还有源远流长的群学。理论来源、理论构成、学科性质的整合和贯通,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关键和特色。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李友梅看来,话语体系建设必须以知识生产理论化、开放性的学科建设为基础。因此,我们不仅要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经验,以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的研究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而且要把握中国现代化实践方式的独特性,提炼其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性意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洪大用认为,立足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巨变,中国社会学需要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坚定学科自信。我们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实践,借鉴世界社会学发展的优秀成果,创造性地分析区域社会与全球社会的复杂互动,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新条件、新特点、新机制、新规律。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周晓虹提出,只有通过研究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以及当下独特的社会转型实践,赋予社会学鲜明的“中国性格”,才能参与全球社会学的话语分享,建立一种多语境的全球社会学。

  聚焦社会变革中的重大现实问题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社会学研究也不断面临新的课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思斌提出,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注意经济政策、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组合使用。在发展地方经济、特色经济、小农经济的同时,要引导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向农村倾斜,充分发挥经济增长、公共服务和社会政策的应有优势,推动各种服务力量下沉。经过整合的经济社会政策,既要做好主责主业,又要注意相互协调,通过在基层的系统性实施,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社会基础稳定、农村发展有“人气”。

  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关信平分析归纳了中国共产党社会政策百年发展的特点与经验,即在政策体系方面,重视民生保障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在政策水平方面,重视依据具体条件,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在民生保障责任主体方面,积极探索国家、社会、企业、家庭、个人责任的有效结合;在运行机制方面,不断探索福利机制和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

  会议举行了《社会发展与中国现代化新征程》新书发布式。发布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林新海主持。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共300余人参加。

责任编辑:宗悦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