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重在发挥导向作用
2021年04月27日 10: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4月27日第2155期 作者:储著武

  “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社科基金经费投入再创历史新高。据全国社科工作办网站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经费达26.5亿元,比2020年增加8454.04万元,增长3.3%。在中央部门紧缩开支、“过紧日子”的要求下,国家社科基金经费投入非但没有减少,反而逆势增长,创出历史新高,实属难能可贵。

  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5·17”讲话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社科基金的投入。“十三五”时期,国家对社科基金投入达117亿元。其具体情况如下:2016年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6%;2017年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018年23.5亿元,比上年增长7.46%;2019年25.7亿元,比上年增长6.32%;2020年25.6亿元,比上年增长-0.3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2016、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增长超过10%。2018、2019年增长放缓,与经济发展放缓以及国家紧缩财政支出有关。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国家社科基金经费有所减少,但降幅非常小。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经费投入很快实现正增长,这充分说明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高度重视与迫切需要。

  国家不断加大对社科基金的投入,意味着基金管理部门工作量的增加。2018年,国家成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简称“全国社科工作办”)。全国社科工作办成立以后,其职能比以前大为扩充,各方面工作量也有所增加。近些年,学界关于国家社科基金经费报销难的问题争议不断。为此,全国社科工作办发布一系列管理规定,放宽对经费使用的限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报销难、程序烦琐的问题。加强国家社科基金经费管理,让国家社科基金专门用于科研,这应该是基金管理部门以及各个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责所在。2021年,随着国家社科基金投入的增加,如何将这笔基金统筹安排并合理使用,无疑是一项充满挑战且专业性强的工作。

  国家不断加大对社科基金的投入,还意味着将有更多学者、更多项目、更多成果出版获得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因其所具有的权威性,历来为各方所重视。近些年,高等学校、社科研究机构在学科评估、职称评定、人才评选、学术影响力方面不断加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权重,基金项目也对学者个人的职业发展与职称晋升产生重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校与科研机构为了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可谓煞费苦心做工作,千方百计跑路子;有些学者为了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不厌其烦改材料,到处求人提意见。学术界被这种“唯项目”“唯科研”的风气浸染日久,很多学者也陷入其中而难以自拔,这就在无形中形成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追逐风”“崇拜症”。获得基金资助固然可喜,但用好基金则更为关键。殊不知项目申请与执行结果之间有一定距离,全国社科工作办网站会定期公布撤项方面的信息,这与项目设计不合理、达不到预期成果有密切关系。为此,学者个人在申请项目之时需慎重考虑可行性,决不能为了现实利益(如评职称、评奖之类)盲目申请,更不能在获得资助之后粗制滥造拼凑学术成果,助长学术领域的不正之风。

  随着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各类别项目的申报、评审与立项工作陆续展开,相关管理部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与价值取向,确保基金项目回归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科学研究的“初心”,充分发挥好国家社科基金的导向性、权威性、示范性作用,让真正需要且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人获得资助,确保每一分钱都用于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上。当前,国家社科基金要发挥好导向作用,必须大力支持有关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问题、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项目,重点支持“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中所提出的重大研究课题,有计划地支持基础研究与文化传承项目(如冷门绝学等),力争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深度的“精品力作”“传世之作”。国家社科基金获得者也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严格遵守国家社科基金经费管理与使用的规定,坚守服务国家、社会与人民的底线原则,让基金用到该用的地方,竭力做出高质量、真管用与生命力强的学术成果,在学术研究与学术创新中实现个人的学术追求与人生价值。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