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使全球气候治理雪上加霜,进一步引发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1月,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上述目标,并指出“中国言出必行,将坚定不移加以落实”。2020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中宣布了实现上述目标的具体措施,“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中国力争碳排放提前达峰及具体措施的宣布,不仅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关于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声音,也为疫情之下的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了强心剂,更为全球携手合作开创气候治理新局面提振强大信心。
全球治理是国际社会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展开的国际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格局的制约。因此,国际格局的权力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治理的主导规范和利益分配。在国际格局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行为体,往往会将自己主张的价值规范引入全球治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各种全球治理规则,最终决定全球治理的利益分配。然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引发了国际格局的转型,成为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发生的重要事态之一。同时,金砖国家各具特色的文明属性为全球治理带来了更加多样的选择。其中,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引领当代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体体现为,将人类视为一个整体而非千万个个体的简单相加,只有当人类整体免于气候变化的灾难,个体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全球气候治理中,中国反对个别国家将自身利益置于人类整体利益之上,主张各国应该自觉履行《巴黎协定》相关义务,有能力的国家和行为体应该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援助弱小国家,提升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0月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需要更加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加以应对。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主导的传统全球治理体系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暴露出诸多缺陷,需要新型的全球治理规范加以补充。欧盟和美国在现行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仍然拥有主导性话语权,但二者的共同问题是都缺少对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利益考量,在气候资金和技术援助,减排义务分配、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支持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导致现行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缺少包容性、普惠性和高效性,而中国高质量发展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将有助于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包容、普惠和高效的方向改革。这具体表现在:
第一,更加注重国内供给侧和需求侧低碳化改革的有机统一。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中国将在供给侧加大对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碳捕捉与封存、低碳材料、清洁煤等技术的研发,特别是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并加速向社会和相关产业推广应用。同时,中国也将加强对低碳经济的需求侧改革,通过加强对人民群众低碳意识的培养,逐渐扩大人们对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材料、低碳饮食等低碳商品的需求,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因此,要充分发挥供给侧和需求侧低碳化改革的共同作用,加快低碳经济发展,为更好承担全球气候治理义务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更加注重多边体系下的气候变化援助。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四个轮子”,其中“适应气候变化”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日益增多的极端天气表明,气候变化并非遥远的将来,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小岛国、最不发达国家、两极地区等气候脆弱型国家和地区普遍面临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环境改变和极端天气频发的挑战。为此,中国将在多边体系下增加对特定国家和地区的适应气候变化援助,并积极动员更多有能力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进来,以此努力提升其国土、产业、居住环境和国家治理等方面的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使更多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能共享治理带来的福祉。
第三,更加注重协调中美欧三边气候合作。当前,中美欧三方都已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内政外交的优先方向之一。中国既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与欧美展开积极的气候合作,包括低碳技术产学研合作、低碳产业贸易与投资合作、极端天气预警与救灾合作等多个领域;也要坚持包容和普惠的原则,肩负起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真正做到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商全球气候治理方案、共建全球气候治理规则、共享全球气候治理福祉。
中国的内外气候政策是新时代中国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实现国内高质量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习近平主席关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论述,发出了新时代中国将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声音,为促进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传递了中国力量。中国已经向世界承诺,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