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升级
2021年03月02日 09: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2日第2116期 作者:邵明华

  农村特色文化产业是依托农村文化资源或基于文化生产传统,通过文化传承、创意转化、科技提升与市场运作,提供具有鲜明农村地域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形成了诸多以传统手工艺生产为主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在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农村文化资源转化利用、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整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亟须通过文化产业集成创新推动集群转型升级。

  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升级的契机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也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于我国各地农村历史文化资源和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在当前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诸多有利条件作用下,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迎来历史性机遇。

  第一,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巩固脱贫成果更需产业助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集群升级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产业振兴,也可带动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和生态振兴,同时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的重要举措。

  第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文化产业新动能,文化产业发展也需要从城市向农村区域拓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升级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农村经济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长期以来,城市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文化生产要素向农村区域的良性流动有助于实现文化产业在城乡间的协调发展。

  第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促进农村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我国历经五千多年农耕文明,农村成为大量文化资源的原生地。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作为农村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最佳载体,其升级发展可以更好地保护农村文化资源,重塑农村文化生态,推动文化资源合理利用,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

  第四,国内文化消费需求升级要求高质量特色文化产品供给,国际文化市场也需要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当前,我国农村特色文化产品存在高质量产品需求与市场低层次供给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路径就是推动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从传统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文化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路径

  根据我国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实际,结合产业集群升级和文化产业相关理论,推动我国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升级应着重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创新生态管理系统,推进集群治理能力升级。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实现集群政策供给。相关部门应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切实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二是优化集群组织生态,推动市场主体多元共生。培育集群龙头文化企业,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中小企业建设,培育农村根植性文化企业;加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企业、农户之间的有效联结机制。三是建设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业要素高效流动。政府、企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组建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承担产业信息、市场监管、投融资、版权代理、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等公共服务,推进文化产业要素在地理空间集聚和网络虚拟集聚。

  第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集群文化产品升级。当前,我国农村特色文化产品的文化性、创意性、思想性、艺术性还相对较弱,国内外市场吸引力和影响力有限。因此,我们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化表达与呈现,以此不断提高农村特色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推动集群文化产品升级。一是提高农村特色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水平,推动农村非遗产品现代化转型。集群企业通过引进策划、创意、设计人才,或者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机构合作创意设计项目,将农村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相联结,设计出适合现代审美的文化产品,推动产品向创意化、高端化发展。二是结合国家文旅融合战略,创新发展农村文旅产业集群。将农村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创意农业融合对接,创意开发农村文化遗产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影视文化旅游、体育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文旅新业态,形成若干具有鲜明农村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第三,加强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动集群技术升级。2019年8月,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强调要“补齐文化发展缺少核心技术支撑的短板,以体系化思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并提出“加强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重要任务。文化共性关键技术是基于集群绝大多数企业共同需要,未来有可能在整个集群广泛应用的竞争前技术,能够破解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问题,是提高集群生产效率与竞争优势、推动集群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我国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以草柳编、中国结、春联剪纸、琉璃陶瓷、刺绣、泥塑、绘画、风筝、黑陶、工艺地毯、乐器制作、毛笔制作、雕刻篆刻等传统手工艺非遗生产为主,要针对每一类非遗技艺性质,合理确定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适用于非遗传承利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创意、新设计。产业集群构建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通过开展重大技术专项、与企业共同设立研发基金等方式,为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提供有力保障。

  第四,加强数字资源聚合,推动集群功能升级。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也要借助互联网实现创新发展。当前,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的互联网创新主要表现为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比如,山东曹县演艺服饰、高密春联红纸、曲阜孔府印阁、湖南浏阳花炮、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河北蔚县剪纸、甘肃庆阳香包、河南夏邑宫灯旗穗等,利用电商平台推动了农村传统文化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变革,并将其发展成为当地代表性产业甚至是支柱性产业。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仅体现在电商营销手段的创新,更需要高层次的深度融合创新。具体来讲,可按照“集群运营+生态体系”“故事驱动+技术推动”等方式,在集群公共服务平台下建设“文化创意服务平台”,在平台内重点建设文化创意孵化平台、融媒体数字平台、用户数字体验平台、文化创意版权交易等子平台,构建数字资源协同共生系统,推动形成集群文化科技生态圈,解决集群企业创意孵化、融媒体互动、文化体验、版权交易等问题,激发集群内部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形成“平台+产品+体验+营销”融合发展新格局。

  第五,加强集群品牌建设,推进集群价值链升级。集群品牌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提高价值链和产业附加值,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一是建立集群品牌组织管理机构。可采取政府主导或行业协会主导、企业积极参与等方式,研究集群品牌定位、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品牌消费者市场定位、文化产品定位、区域文化市场定位等。同时,加强集群品牌的监管与风险防范,防止集群内个别企业因质量、信誉等问题对整个集群品牌产生伤害。二是构建集群品牌发展模式。一方面,可以创建集群所有企业共享的集群品牌。考虑到我国农村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大多是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艺等非遗的产业化,因此可以将“非遗名称”或“地理名称+非遗名称”作为集群品牌名称,如浏阳花炮、曲阳石雕、湖州毛笔、歙县砚台等,引领带动集群企业品牌化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依托集群内龙头企业创建集群品牌。龙头企业对集群品牌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而集群品牌和龙头品牌又可带动集群内企业自主创建品牌,进而形成集群品牌、龙头企业品牌和中小企业品牌协同共生局面,共同推动集群产业链价值链升级。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18BH15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