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建设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上进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精神文明建设方法的根本原则和具体路径,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方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在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守正创新,既坚守根本原则和成功经验,又探索创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大提升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成效。回顾总结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方法守正创新的过程与规律,对进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方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选择与运用,完整和全面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立场和方法论原则。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确立下来,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依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因此,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建设和用好网络学习平台。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资源要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法守正创新的典范。
突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方法的结构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多的具体要求。改革开放初期,精神文明建设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和意识形态方面。而当前人们在人际关系、精神需求、文化消费等方面,都有着多元化的要求。
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片面的思想产品需求和精神文化消费,而是对公平正义、文化需求、精神消费、道德环境、信息获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强烈的新期待。我们党在精神文明建设方法的结构性运用上进行了创新和探索。所谓结构性运用,就是将方法进行具体区分,在制度、政策和行动上采取多种具体的建设方法。例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闻舆论工作、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上,选择了不同的方法。这些具体的方法与路径有着结构性特征,不同的具体方法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分别从不同的内容支点上着手。这些基于不同支点的方法,通过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进行联系,形成了结构性整体,发挥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功能。
彰显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方法的系统性
如果说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方法的结构性是基于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多元性要求,那么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一致性则决定了建设方法的系统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始终基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目标,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为了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应始终围绕这个目标中心,以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为问题导向,从整体上形成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政策与路径,提高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真正形成系统性合力,共同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