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的新时代回答
2020年06月11日 07:3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11日第1945期 作者:王永斌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工程。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系统构建和拓展深化,体现着我们党引领和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自信,彰显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具体内容。爱国主义历来都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维系着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政治引领、时代特征和价值导向,着力于“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纲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题,把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作为协同教育的主要面向。《纲要》可以引导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爱国主义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不懈努力、接续奋斗,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充分认识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同时,结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切实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系统构建并拓展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之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创新性等理论品格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关键在于用这一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我们应当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扎紧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把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之中。

  二是弘扬中国精神,厚植爱国情怀。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我们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底蕴,切实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三是聚焦青年学生,砥砺强国之志。广大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需要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推动爱国主义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要守好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理直气壮办好学校思政课,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爱国情怀的人讲爱国。给学生心灵里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通过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四是丰富实践载体,打造爱国场域。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需要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更好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聚焦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和党的生日、建军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围绕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的庆祝或纪念活动,注重运用礼仪仪式,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依托自然景观,特别是红色旅游景区和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科学工程等开展教育,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游览观光、参观调研之中。

  五是营造浓厚氛围,强化治理保障。我们应当利用好信息时代报刊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互联网及融媒体的教育作用,讲好爱国故事、大力传播主流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汇聚网上正能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引导人们把对榜样的敬仰和感动转化为干事创业、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同时,要强化制度和法治保障,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既要通过法律法规激励和规范爱国行为,又要依法依规对违背爱国主义的行为严肃惩处,以制度优势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西部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效及分析评价研究”(19JDSZK04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