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架起科学与人文间的桥梁
2020年06月10日 09: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10日总第1944期 作者:孙雯

  纵观逻辑发展的历史,经过两千多年来的打磨和完善,逻辑学由一门古老的独立学科逐渐发展为相对成熟的现代学科群。逻辑作为人类探求知识、追求理性的工具,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特别是逻辑的工具性作用和方法论功能,已广泛渗透并应用于诸多领域之中。逻辑应用是人们利用各种逻辑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是理论回到实践的飞跃。逻辑应用已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学、传播学、心理学、宗教学、经济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等几乎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正如严复在《穆勒名学》中强调的,逻辑“为体之尊,为用之广”,是“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

  逻辑和自然科学高度融合

  1900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在巴黎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了划时代的题为“数学问题”的讲演,提出了23个重要的数学问题。其中,第6个问题是物理学的公理化问题。希尔伯特建议,用公理化方法推演出全部物理,包括概率和力学。公理化和形式化方法是逻辑学的显著特点,构建形式系统是一个典型的逻辑问题。

  此外,逻辑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直接助力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1993—1998年,加贝(D. M. Gabbay)等人编写了《人工智能和逻辑编程中的逻辑手册》(Handbook of Logic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ogic Programming),共五卷,分别为:逻辑基础(Logical Foundations);演绎方法论(Deduction Methodologies);非单调推理和不确定推理(Nonmonotonic Reasoning and Uncertain Reasoning);认知和时态推理(Epistemic and Temporal Reasoning);逻辑编程(Logic Programming)。编者称,“逻辑与人工智能将相互作用,产生的新逻辑将为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创造奇迹”。

  美国学者戴维斯(Martin Davis)是计算机科学发展史上的先驱人物。2001年,他撰写的《逻辑的引擎:数学家和计算机的起源》(Engines of logic : mathematicians and the origin of the computer)一书,详细讲述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发展中始终如一的奠基作用。2004年, 胡特(Michael Huth)和瑞恩(Mark Ryan)编著的《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系统建模与推理》(Logic in Computer Science: Modelling and Reasoning about Systems)一书,充分展现了逻辑应用于计算机科学的成果。

  总之,数理逻辑、非单调逻辑、次协调逻辑、模态谓词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论辩逻辑和动态认知逻辑等,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仅从此角度,我们就可以一窥逻辑应用的繁荣之势。诚如陈波所说,“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将是21世纪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

  逻辑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推进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逻辑学家们往往不会去专门研究逻辑学问题,而更多把逻辑施用在诸多学科领域内。例如,1997年,荷兰逻辑学家范本特姆(Johan van Benthem)和语言学家特米伦(Alice ter Meulen)编著了《逻辑和语言手册》(Handbook of Logic and Language)一书,研究了把逻辑应用于自然语言推理,特别是非经典推理形式在语言中的作用。2006年,皮特斯(Stanley Peters)和维斯特斯塔尔(Dag Westerst?覽hl)编著《语言和逻辑中的量词》(Quantifiers in Language and Logic),生动地展示了逻辑学和语言学之间的交互发展。我们看到,在逻辑学和语言学的跨接方面,自然语言逻辑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基于逻辑,建立具有自然语言特色的逻辑推理系统。

  近年来,我国学界出现了逻辑应用研究的高潮,学者们将逻辑理论运用于诸多具体领域。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克里普克因果历史命名理论、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等,都是逻辑应用于哲学和语言学所获得的成果。

  逻辑的触角还触及许多新领域。例如,在法律、经济、诉讼、刑侦、医学、教育等研究领域或学科,形成了法律逻辑、经济逻辑、诉讼逻辑、刑侦逻辑、医学逻辑和教育逻辑等。从本质上说,这都是逻辑应用的拓展和延伸。由此可见,逻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有力推动了语言学、哲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外学界非常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发展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批判性思维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张建军认为,批判性思维的要义在于“合理怀疑”和“合理置信”,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其实在于逻辑,逻辑实质上是批判性思维的内核。

  逻辑是人类知识体系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基石,因此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并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政治、经济、文化谈判和决策中的逻辑技巧,演讲写作中的逻辑方法,行政听证和管理中的逻辑程序,促进人际关系融洽的逻辑艺术,面对风险和非常疫情时的逻辑思维等。可见,逻辑不仅可以促进有效沟通,而且具有心理调节的作用。正如美国逻辑学家塔尔斯基所说,“逻辑知识的广泛传播可以积极有效地加快人类关系的正常化过程”。

  逻辑跨接科学与人文

  逻辑作为一种工具,本身是朴素、彻底的,是学科基底的一部分。不同学科背景下,对工具的选择和要求也大不相同,但不管这种差异如何,逻辑的特征都会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来,都展现了逻辑的应用特质。因此,一方面,逻辑在自身完善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提升和发展;另一方面,逻辑在其应用过程中获得巨大的发展,逻辑应用的触角已伸进许多之前尚未涉及的新领域。可以说,逻辑学的每一次进步,往往伴随着其他学科的新发展。

  从逻辑应用的研究动向中,可以看出,我们不仅要思考“逻辑究竟是什么”,更要从动态的角度思考“逻辑应是什么”,从应用的视角着重考察逻辑应用的动向和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脉逻辑应用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或许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把握和理解逻辑与科学、人文的关系。同时,这种研究和思考对于推断逻辑学未来的发展取向和趋势,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此外,逻辑应用无疑推动了诸多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在各个学科的广泛应用也进一步彰显了逻辑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应用性。正如哥德尔所说,“逻辑是一门优先于所有其他科学的科学,它包含所有其他科学的基本观念和原理”。

  综上所述,诸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发展,使我们转向逻辑研究,发展和借助逻辑理论。正如杜国平所说,逻辑学是人类所有知识的基础,是知识体系的分析工具和建构工具。逻辑已渗透到科学和技术、人文和艺术及整个社会关系的建构之中。21世纪,新的逻辑应用视野已颠覆了传统的研究理念,我们不应过分界定和局限逻辑在某一领域的应用。逻辑应用的广泛性、与时俱进性及不可替代性,这些表面上看似不同的应用领域间,存在着相似的理论工具和潜在的联系,逻辑就是这支强大的统一力量,搭建起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坚实桥梁。

  (本文系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9Z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